☆、见不见(上)(第2/4页)

苏后拿天下任何人都有办法,唯独到了姬央跟前,跟普通的母亲没什么两样。甚至因为她的关系,而让姬央从小就困在深宫,苏后心里反而还觉得对姬央最多亏欠,所以总是纵着她。

“央央。”苏后拿起手绢替姬央擦了擦眼泪,“你这个小哭包,母后的心你就不懂吗?母后什么时候害过你,你只要乖乖的听母后的话,总不会害了你的。”

姬央哽咽道:“你老是这样说,也不告诉我原因,我都已经长大了,连人都嫁过了,你还当我是小孩儿。”

苏后闻言直愣了片刻,才苦笑地意识到,不管她再怎么不愿意,她的女儿也已经长大了。她多想让姬央再无忧无虑地多过几年,等她真正的长大成人,面对苦痛时才会明白现在无忧无虑的日子有多珍贵。

苏姜自己年幼时就已经尝尽了人生悲欢,所以一心给姬央筑造一座象牙塔,希望能让她的童真尽量地持久,至少总要待她十八岁成人后再跟她说那些事,可是她却忘了,每个孩子都急切地盼望着长大,大得可以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

苏姜将姬央的湿漉漉的发丝从她脸颊上拿开,“是啊,我的央央已经长大了。”

姬央的脸颊在苏姜的掌心里蹭了蹭,她听着自己母后的声音有些不对劲儿,所以直觉地就去蹭她的手心,想安慰她。

苏姜轻轻捏了捏姬央的脸蛋,“母后当初将你嫁去冀州的原因,和现在想将你嫁去江南的原因都是一样的。”

苏姜顿了顿才道:“如今天下群盗四起,虽然都是些跳梁小丑,可也不得不防。谢家是江东大族,母后希望你能嫁给谢七郎是因为将来洛阳若有战事,我和你父皇还可以渡江东去,那时候就需要谢家的帮助。央央,你也是读过史书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事情虽然可能不会坏到我说的地步,但人总是要做好几手准备的,母后从小也教过你,是不是?”

姬央愣了愣,却没想到自己母后会想得那么远。而她自己的确是从没想过洛阳有一日会起战事的,她在太平日子里过了太久,即使认识到了危机,却也没将危机往最险处想。

“母后,我……”

“你就当是帮母后和你父皇好不好?”苏后轻声道。

姬央将额头枕在苏后的膝盖上幽幽地道:“可若真是有那样一日,我更愿意陪在母后身边。母后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央央也不会独活的。”

苏后没好气地道:“年纪轻轻想什么死呀活呀的?你母后可从没想过去死。央央,你只要乖乖听母后的话,母后总会安排好一切的好不好?我们都会长命百岁的。”

姬央点了点头,她对苏后的信任远远超过沈度,而且她见她母后说得成竹在胸,心上的压力也就小了不少,心想大概是她自己想太多了,自己吓唬自己而已。

有了苏后对未来的保证,姬央连笑容都轻松了不少,“那我听母后的。”

小公主的心性儿的确没定,当初在冀州时她对沈度那真是痴心一片,结果回了洛阳,被苏后一忽悠就变了初衷,如今再被忽悠一次,就连郑皓也都丢开了。

玉髓儿来问姬央,说是郑家兄妹想进内苑来陪她可应允。这本是例行公事,姬央自己一个人闲不住,哪一日不找人陪,最近在她身边待得最久的就是郑皓。但他毕竟是外臣,每日总要递话进来,再由姬央这个安乐公主邀请才能入苑。

只这日姬央却没如往常一般同意,“不见了,这两日我想静一静。”姬央道。

不过玉髓儿并没离开,姬央狐疑地看了玉髓儿一眼,“还有什么事儿?”

玉髓儿往前走了两步,压低了声音在姬央耳边道:“公主,冀侯也找人传了话给奴婢,想见一见公主。”

姬央默默地摇了摇头,很多事情都是开弓没有回头箭。

姬央在宫里静了两日,就在苏后的催促下召了谢家姐弟入苑,谢家姐弟的性子都比较沉闷,不比郑皓那么会逗姬央开心,姬央耐着性子邀请他们到蓬莱岛赏景。

谢二娘悄声问谢琅道:“阿琅,你真的要娶安乐公主吗?”

谢琅道:“姐姐,这不是现在的我们能决定的。对我来说,娶谁都是娶,而且我观安乐公主,却也不像传说里那样任性跋扈。”

江东离洛阳甚远,江南自古繁华地,其民富庶,受难也比北地百姓少,所以对苏后的怨气并不如北地之人深。连带着谢家的人对安乐公主的反感也就不比当初的沈家。

“那姐姐呢,冀侯所提之事姐姐又是怎么想的?”谢琅道。说起来若他真娶了安乐,而他姐姐又嫁给冀侯的话,将来的亲戚关系可就真有些复杂了。

谢二娘低头问:“那你怎么看呢?”

“冀侯乃英雄人物,姐姐嫁给他,我再放心不过,只是北地苦寒,我怕姐姐不习惯。”谢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