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九章 财富再分配要向弱小者倾斜

现在银票的初级货币属性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这主要得益于四海商行庞大的市场占有率。

四海商行名下的产业已经涵盖了目前市场上的所有方面,与之交易的工商业户更是数不胜数,由于大宗商品交易时,巨额银两及不方便携带,本身也不安全,所以四海票号趁势退出的银票,在经过许多商户几次验证后,已经在大明境内被众多商户所认可。

因为四海商行的背景已经人尽皆知,所以银票的信誉就有了最高层次的保障,基于此一点,未来两到三年内,银票全面占据大明境内市场上大额交易份额毫无问题,剩下的就是采取适当的策略,让周边国家地区也能接受这种纸币的价值和使用,并形成习惯。

至于能否向全世界推行,那就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决定了,首要的一点就是,大明必须具备强悍的武力,官军要有足以碾压天下任何军队的实力,再辅以其他手段,才能在长时间后让欧洲各国接受这种新货币。

银币的出现其实对平民和农户的伤害微乎其微,普通家庭日常所用基本是以铜钱为主,只有少数家境殷实的储备有一些银两,银币最主要的受害者就是那些豪门大户,但别说他们不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就算知道了真相,可在大势面前,他们也无力反抗。

这种种劫富的手段,最后都会被朱由检用作济贫。

等到市面上流通的银两日趋减少后,朝廷就会行文天下,强制使用银币结算,逼迫大户们用储存的银锭兑换银币。

其实掠夺财富并不是朱由检的最终目的,有些理由可能看起来冠冕堂皇,很虚假的样子,比如民富国强之类的,但实际上也许就是提出这些目标之人的初心。

将社会财富以合理合法的手段集中起来,然后以其他形式再次分配,并且再分配的原则是向弱势群体进行大力倾斜,这才是庙堂之上者手中权利的真正意义。

在朱由检的心目中,一个文明社会的特征之一,不是对强权的崇尚和敬畏,而是对弱者的关爱和宽容,是人性的光辉成为整个社会中自然的普遍存在,是道德高尚者的乐园、卑鄙龌龊者的坟墓。

而文明社会的构建,是需要丰厚的物质基础的,现在他要做的是,尽可能为大明积累更多的财富,搭建各种优秀制度的基础,以便后来者施政时更有余力去发扬光大。

养济院制度便是朱由检的计划之一,也是社会福利制度的具体形式。

自崇祯十年重建养济院的旨意下达后,随着各地官府财政情况的日益变好,所有县的养济院都陆续恢复并投入使用,据各地锦衣卫反馈的信息来看,至少在府州县城中,已经见不到乞丐的身影。

这几年随着户部下拨专项银钱的增多,虽说各地并没有做到应收尽收,但养济院中鳏寡孤独废疾者人数却是直线上升,这充分说明了大明大多数官员的良心并没失去,圣贤书还是没有白读的。

那些贫病无依者是弱势群体中最惨的一个群体,可以说是时刻挣扎在死亡线上,收拢他们,并给他们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一口热汤、一顿饱饭、一句问候、一句关心,让许多濒死之人,在离开人世间时感受到些许的温度,让他们的心里能多少得到一丝安慰,这样的话,朝廷赚来的银钱也算没有浪费。

朱由检心中时刻记得对群臣说过的那一席话:使天下黎庶永不再受饥寒冻绥之苦,使天下人有冤屈能得伸,使有才能者能得扬,使富庶者不骄奢,使贫穷者能糊口,使天下苍生皆能安居乐业!

这个梦想是他毕生追逐的目标,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够亲眼看到这一幕实现,为此,他将不惜一切手段,敢于阻挠破坏者,就让他肉体彻底消失。

现在新成立的铸币局共有七台机器,每天可以铸造各种价值的银币达七千两左右,算下来一年可以铸造两百五十万两左右的银币,如果根据大明现在官方和民间的财富拥有量,银币的铸造速度可以说是偏慢的,户部尚书已经提出了增加铸币机的数量,加快银币铸造流通的意见,但朱由检并没有采纳。

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总要给世人留出适当的适应期,像货币制度改革这样的大事,牵扯到千千万万个家庭,没必要急于求成。

这人就是不知足啊。

按照这个速度,现在单单是铸币给太仓带来的利润就能达到近六十万两之多,这可相当于原先大明每年的盐税总额了,要是搁在八年前,每年能多出六十万两银子的收入,当时的户部尚书侯恂睡觉都能乐醒。

现在户部太有钱了,户部上下眼界都高的很,已经到了百八十万两银子都不放在眼里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