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状(第2/3页)

罗汝才与贺一龙早就被放翻后捆绑起来,几十名亲信也被斩杀殆尽。贺一龙和罗汝才在不解与愤怒中大骂不止,他们不明白闯塌天搞的是哪一出。待到王二娃吩咐将二人的嘴巴用破布堵住,然后得意洋洋的告知二人,刘国能已经率部归降朝廷,他俩就是投名状时,罗汝才与贺一龙低头嘿然不语。

李方安排一人回去报信,另外三人则是守着关押二人的营帐,不许任何人靠近,这份功劳是属于方孔炤的。

黄茅关上的李定国浑身浴血,奋力一枪刺中一名攀爬上来的官军后迅速扫视一眼,发现周围已经有大批的官军爬上了关墙,自己的手下已经失去了抵抗之力,纷纷从墙上的石阶上逃下后奔向后面的山上。李定国知道大势已去,长叹一声后转身踏上石阶跟在手下人后面逃往山顶。

当初潘独鳌、徐以显建议张献忠坚守竹山县城时,李定国便竭力反对。

他对张献忠建言道:俺们多年来就是因为四处攻伐,实力方才越来越大;守城不是献营的长处,游击作战才是献营的拿手本事;现在以己之短就敌之长,实乃取死之道!眼下要么放弃竹山、竹溪,继续游动作战;要么全部退守黄茅关,若是守不住还可以翻山而走。

张献忠听后也有些犹豫,他知道李定国对于战阵有着卓越的见识,并且讲的也很有道理,献营所长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这守城可是从来没有过。

潘独鳌对李定国的话嗤之以鼻孔,他对张献忠说道:“大王若想成就大事,须得据有一城一地方可。若是还如从前那般四处流窜,何来的民心归附?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王此次只要守住竹山、击退官军,那此地百姓将会看到大王所拥之实力,从此便会对大王真心信服,大王的名气也将会慢慢传开。到时只要大王拿出些许钱粮放于百姓,那此等民众便会感恩戴德,大王便会在竹山、竹溪两地站稳脚跟,将来组织民众开荒拓田、积蓄粮草、招兵买马,数年之内整个郧南便会尽数大王所有!”

徐以显也趁势道:“现今大明朝廷已是四面楚歌,衰败之势日显。各地义军已成燎原之势,官军不可能只盯着大王一处,他们还要与别股义军交战!况且此战若胜,以官军喜弱畏强之惯例,再要组织强军来袭,那还不知哪年哪月。到时我献营早已壮大无比,或往蜀中,或依然于此发展,何惧其来?此战绝不可退避,须得打出名气不可!”

两人的一番言论也不无道理,张献忠犹豫再三后决定还是听从两位军师之言,留守竹山县城。

但为了保险起见,张献忠还是决定留下后路。一旦官军攻势凶猛,县城守不住,那就从西门外的堵水桥退往黄茅关。堵水桥和黄茅关要留人守御,以确保退路无忧。

李定国、孙可望苦苦相劝之下也未能改变义父的决定,无奈之下只得分领了守桥守关的重任。

张献忠的布置若是在原先的历史中也能说得过去。历史上的官军确如潘、徐二人所言,少有韧性十足之军,并且基本没有号令严明的数万大军合围剿贼的情况出现。

退一步讲,就算竹山县城守不住,张献忠预留的后路还是非常有效的,不管如何,保命是毫无问题的。官军打县城想的是收复失地,很少有人谋划将流贼一举歼灭。就算有人想,但此时最大股的官军都在陕北的洪承畴手下,不要说数万人的大军,就算万人也是很难凑齐。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原先的历史轨迹上的,但现在历史已经彻底改变。有个本不该出现之人悄然降临这个世界,许多人的命运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只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大军已经布好了口袋,就等着将张献忠装进去后埋掉。

登上黄茅关的黄得功看到流贼们争先恐后的往后山逃去,于是让亲兵去招呼吴群等将领过来议事。

他和李重进奉命奔袭竹溪县一带的贼兵,没想到赶到后却发现贼人已经退走,两人遂率部向竹山方向行进。

两日之后两部先后抵达黄茅关,眼见流贼据关而守后,黄得功与李重进简单商议过后,遂下令辎重营砍伐树木制造简易云梯,然后强攻黄茅关。

黄茅关关墙也就两丈多高,攀爬时不需要很高的梯子,辎重营很快便制作好了十几架长梯。黄得功让五百铳手和一千名弓手组成三个方阵,掩护刀盾手爬梯强攻。李重进则从部下挑选出十余名神射手选好位置,伺机射杀勇悍之贼。

守御黄茅关的李定国手下虽有数千人,但大部分都是未着甲的普通流贼。精锐老营只有五百之数,弓手也只有数百人,眼见关下官军来势汹汹,明知不敌但也只能硬着头皮组织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