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6/7页)

而且是赵史氏一人引经据典舌战群儒,还将那群读书人说的哑口无言,不得不找到其他更有才华且更有名声的大儒出来与她对阵。

但赵史氏是会怕这些的人吗?

骂普通读书人有普通读书人的骂法,骂那些名士大儒也有其他办法。与前者对阵,赵史氏直接拿自己这么多年就积攒下来的名人典籍就可自己碾压过去。

与名士大儒对阵当然不能继续用这个办法。

毕竟纵观这么多年的历史,那些名人典籍的作者大多是男性,在两者文学积累相当的情况下,赵史氏若是一味地固守同一个法子,最后她的吃亏几乎是完全可以预料的。

所以赵史氏直接换了一种对阵方法。

一种,不那么道德的办法。

直接揭开这些大儒们的私事儿,那些不道德的,却因为他们的名声与才学而被其他读书人称作“年少轻狂”,或是“文人风流”的腌臜事儿。

比如其中一位大儒,当年落魄的时候曾诱使表妹私奔,可最后发达了却并未将人迎娶为正妻,反倒以“聘者为妻,奔者为妾”为由将其贬妻为妾,自己则再娶了一位年轻貌美,家世不俗的正妻。

比如其中某位名士曾与自己的嫂子私通,被发现之后却说是嫂子勾引,将所有罪责都推到了嫂子身上,害其沉塘,他自己却因为考中进士,家人需要攀附而逃过一劫。

比如某位文人喜欢逛青楼楚馆,曾与某位花魁私定终身,约定好要为其赎身,将她娶回家,可最后却移情别恋,另娶佳人。等到被人找上门来,却反将人羞辱一通,还说当初只是玩玩而已。

比如……

只要是出现在这场骂战中的名士大儒们,就没一个逃过了赵史氏的“扒皮”——

谁让这群站出来的名士大儒,大多对女子都没多少尊重的想法?

真正尊重女子的名士大儒们,面对这场闹剧就算觉得赵史氏的话刺耳,也只会选择沉默,而不会大张旗鼓地站出来驳斥对方。

因为赵史氏的“不择手段”,她最后也算是大获全胜。

但这样的胜利,带给她与玫瑰报的并非全是好名声。但毫无疑问的是,玫瑰报出名了,关注这份报纸的人增多了,愿意为其付账的读者也多了。

林柳几乎可以说旁观了整场骂战,虽然对赵史氏最后的用出来的办法有些不赞同,但对赵史氏的战斗力那也是相当的佩服。

不过赵史氏一直都是这么个性子,林柳根本没有太过在意。

毕竟都习惯了。

让林柳在意的是,在这场骂战之中,那些极少数站在赵史氏身后为她摇旗呐喊,投稿玫瑰报的一群人当中,竟然出现了一个让她有些眼熟的名字。

蕉下客。

若是林柳没有记错,这个名字应该是探春的别号。

探春作为贾母的孙女,倒不用守孝三年,一年就够了。算算时间,她确实应该已经出孝了。

但探春会选择给玫瑰报投稿,还是让林柳有些意外。

而且文章的措辞也有些激烈,虽然不及赵史氏老道,却也有几分她的风格。

探春似乎在下意识地模仿赵史氏。

意识到这件事,林柳微微有些惊讶。

她让人到贾家去查探了一下情况,然后得知探春确实一直关注这件事,也是在实在忍不住的情况下,才会给报社投稿。

她对赵史氏似乎非常崇拜,为此甚至打算放弃科举出仕,想要专门给玫瑰报供稿,或是为玫瑰报做事。

玫瑰花配玫瑰报,倒也挺合适。

林柳犹豫之后,到底没有插手探春的选择。

与报纸相关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到底还是招来了朝廷官员的注意,虽然知道报纸的背后站着的是当今皇上,也仍旧有不少官员生出了取缔报纸,至少要取缔玫瑰报的想法。

不过他们还没有提出此事,便直接被火车正式开始售票的消息吸引了注意力。

火车试运行,确定没有安全隐患之后,林柳便叫来户部的官员,让他们核算火车成本,以及之后的票价问题。

因为火车动力足够,如今的火车已经不只是一个车头而已,而在后面加了好几个车厢。

因为时交通工具,其中几个车厢肯定是要加上椅子供人乘坐的。

但用来运送货物的货仓,与供人乘坐的车厢的比例,以及送货的价格与人乘坐火车的票价却要好好算算。

毕竟投入了这么多的钱,当然希望能尽快回本儿。

而就在赵史氏与一群名士大儒骂得正激烈的时候,户部终于将火车相关的数据都算完了。

而在骂战结束之后,火车的改造也彻底完成了。

林柳让钦天监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然后在上朝的时候,直接当朝宣布了这个好消息。

火车,即将正式投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