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第2/3页)

光是京郊仓库的粮食,足够一支十万的大军吃一年。

但是,鞑靼狡猾如狐,移动迅捷,再多的部队找不到敌军也无法交战。

战争开始的时间,我军可以掌握,何时结束,却无人能够预料。

瓦刺的规模不如鞑靼,完败他们用了整整五年。

而今贾瑚暗中准备,时间肯定要短一些,也不是三五个月能够结束。

所以,十三所做的事情,就是向各省征调今年的秋粮,一旦战争打响,粮草直接运送道辽东牵线。

而京都剩下七万石战备粮能不动就不动。

粮草充盈才是战争取胜的关键。

元春白日坐镇皇宫,水楹巡查内城,沈城巡查外城。

夜幕降临,元春则会化成遁光出城,替乾元帝父子几个守夜。水泽保护水泊没有问题,就怕长春子生了外心,乾元帝这个累赘就会成了拖累。

这般一直护送了七日,他们有惊无险的跟贾瑚会面,元春跟贾瑚约定,今后每日用信鸽传递消息,这才返回。

按照贾瑚的战争模式,乾元帝父子们没有危险。

这三人出现在辽东,就是诱饵,方便我方大部队找到了鞑靼的集结地点与大本营。

一旦这三人到达辽东,辽东的暗哨肯定会动,他们正好顺藤摸瓜。

鞑靼如今又号称联军二十万,其实只有十五万人,鞑靼人十万左右,几乎是全民参战。

其余五万,都是被强制参战的小部落与土著。

这五万人中,混入了我军两万人马。

一旦开战,土著人会一哄而散,剩下的兵马从援军变成敌军,鞑靼的退路被完全截断。

这个土著其实就是双面人,一面跟鞑靼勾搭结盟,一面又把鞑靼的消息传递给贾瑚。

只是,鞑靼人移动性很强,上天八月就改变驻地,等你顺着消息追击,他们又失踪了。

草原实在太大了,他们世代再次居住,我军不熟悉路程,很容易陷入沼泽地流沙地。

这一回,贾瑚春上征调五百人瓦刺人,假装一个漏网的瓦刺小部落。

其中一百人是贾瑚的精锐斥候,这些斥候哥哥武艺超群,一旦有了鞑靼的消息,能够很快回传。

贾瑚手下一个一千人的敢死队,或者叫做斩首团,紧随在这个小部落身后。

贾琏的三万人,贾瑚的破虏军五万人,只是明面上的威慑,敢死队的一千人负责没杀敌寇首脑,织造混乱,拖延敌寇的移动的速度。

十七麾下具有强悍战斗力的五万兵马,早就季节在登州,一旦摸清楚鞑靼的驻地,贾瑚与十七的兵马,就会两路夹击。

这一来,鞑靼想要太窜进入西域的路就被截断了,我军潜伏在建州土著中的两万人,也会截断他们逃入黑林子的机会。

这一来,围追堵截,斩杀敌酋,鞑靼的出路就只剩下三条,一条战死,一条投降,接受诏安。

一条脱离草原,进入外域。

这计谋说起来很溜,但是,想要完成,需要时间。

再者,鞑靼凶悍顽固,不可能一蹴而就。

水泽水泊陪着乾元帝坐镇辽东,跟鞑靼土著玩猫捉老鼠的时候,元春留守京都,也忙碌起来。

之前有两位皇帝镇守京都,即便乾元帝不出面,朝臣也心怀畏惧。

而今上皇陛下出京,朝堂其实落在十三手里。

十三这人在陛下面前很谦逊,但是对上朝臣那是十分跋扈。

当然,眼下要征集粮草武器,他不跋扈一点也不成。

再者,十三手握着尚方剑,可谓压定了满朝文武。

十三把满朝文武指使的团团转,某某下湖广征调粮草,某某下江南征调粮草,某某,你是甘肃陕西,征调马匹……

不愿意啊,行,大月朝不养闲人,自己个把官帽子放下走人吧,把位置留给能干事儿的人。

这般一来,就有人跑到元春面前告黑状,说十三跋扈嚣张,说一不二,比皇上还威风呢。

这些老油子以为元春不动,尚方剑出,如同天子亲临,竟然怂恿元春这个太后去跟他男人对抗?

但是,这些老油子治国是一把好手,那么大的朝廷,得有人替儿子干事,不能得罪了。

十三也不能得罪,他替自己男人儿子征调粮草,得罪了他撂挑子了,粮草补给跟不上,她一家大小要遭殃。

两边不能得罪,那就刀切豆腐呗。

元春假装听不懂他们的内涵:“漠北传来军机,去年今年两年,漠北干旱,水草干死,牲口死伤惨重,我军紧缩了边关,他们抢不到粮食,无法过冬,陕甘山西沿线已经防守堡垒坚固,他们预备从辽东撕开口子,侵占辽东山东,据斥候传回来的军情,鞑靼已经纠结了三十万兵马,大战一触即发。

陛下已经暗地发下征召令,征召登州沧州大同的兵马支援辽东,征调云贵兵马支援西北,这一来,至少有三十万军队投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