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第2/3页)

这些人太平日子过得久了,竟胡咧咧太子膝下空虚,早点封后生太子。

水泽大怒:“父皇壮年,朕尚未行冠礼,居心叵测。”

元春到不反对给水泽大婚,只是人选有点难。

水泽的皇后至少要有练武根骨,武修宗师,也是一百二十年的寿诞。

且习武能延长女子的青春。

风华正茂的皇帝陪伴白发苍苍的皇后,这婚姻如何和谐。

从水泽十岁的时候,元春就开始相看京都贵女,只可惜,没有合适人选。倒是有几个姑娘有练武的根骨,然而,人家是豪门贵女,不愿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荣府的小姑娘倒是得天独厚,贾蕙贾萱有五灵根,水氏也有联姻之意。

但是,这血缘太近了。

贾代善不想让贾府跟皇家捆绑太过,头一个就不答应。

今年选秀,打破了京都三百里的范围。

太后明发懿旨,通令十三行省:无论官绅农商,凡是十三岁以上的女子,都可以报名参加朝廷的选秀,太学的考试。

十岁之下的蒙童,生活难以自理,太学今年停招。

并且,今年女官的选拔比之去年增加一倍,从去年的三十人增加到今年的六十人。

三年过去,女子太学经过三年的培育,女官的招考可以直接从女子太学选拔。

她们这一批,可是元春与黛玉拿着女官的尺子比着培养出来。

当然,也不阻断民间女子的女官之路。

选秀与太学考试之后,朝廷会再次发出征召令,征召民间的杏林高手,补充女子太医院女医的不足。

医学工商四门,学,主要是指培养女先生,女教习。

这个完成的很好,十三岁的孩子入学三年,完全可以胜任。

工也不错,印染刻板,雕刻玉石,制作首饰,造办处有现成的作坊与师傅,三年学下来,基本能够上手干活了。

农田的耕作,园林的栽培扦插,草药的种植与炮制,都获得成功,唯有医学部的学生,成为女医,十考九输。

这却是元春与黛玉太聪明了,用自己衡量失误了。

这些来自山野的农家女,不过简单认得字,见识不足,信心也不足,难免缩手缩脚。

刻苦的学生,汤头歌脉息背的滚瓜烂熟,但是,遇见病人不敢上手。

除了两位家学渊源的金胜男,岳青青尚可坐堂开方,其余李翠芝能够简单治疗伤风咳嗽,头疼脑热,其余只会照方抓药,让她切脉就手指颤栗,言语吱唔,模棱两可。

这也难怪,中医博大精深,三年时间从头学习,不够学生背诵汤头歌。

惜春的公爹给出了正确的时间,学医不说寒窗十年吗,至少需要六年:学习药理辩药三年,跟着师傅见习辩症三年,才能勉强行医。

十三岁的孩子,六年之后十九岁了,到了成婚的年纪了。

虽然她们嫁人也能在民间行医,但是,女子太医院眼下缺人手,根本撑不起。

今年,元春改了章程,除了对民间再次发出征召,希望能够再次得到金婆婆与岳青青这样的女医来投,不然,李翠芝这样的也算是有基础。

对蒙学给予学科调整,增加一门医学课。

十岁左右的孩子学会了识字,正好背诵汤头歌。

元春预备这一批次若是培养成功,今后招收医学部的学生,就要压低岁数。

惜春是主管医学部的女官,着急的嘴巴起泡。

她自己觉得没做出成绩,她婆婆也要求她回家备育。

迎春怀了二胎,探春去年也生下个胖小子。

贾府三春先后出嫁,只有惜春没动静,却是她夫君疼惜她,给她悄悄避孕了。

惜春不高兴也要回去养身子,她那一摊子的事情交给尚食局的钱司药。

虽说是医学部在中医的教学上失败了,但是,十五名学习西医的学生却速成了。

十五名学子去军中实习,对于军中受伤人员处理十分纯熟,女子心灵手巧又细心,对伤口的消毒、包扎、缝合,大大的加速了伤口的痊愈时间。

这些学生去了军中效力,军医十分乐意接纳她们。

军中操练难免受伤,随军的太医建议,太学可以扩大西医招生。

十五名学西医的女子全部被西山奉圣军接纳,然而,很快就出现了麻烦,谣言满天飞,有些居心叵测的人,把这批女医称作营妓,胡说什么她们不仅要替将官治病还要娱乐□□。

元春这边主持选秀招生,挪不出手,命令十九爷水楹带领锦衣卫,配合紫云卫两面夹击,谣言总有个源头。

水楹直接去了通政司摸底,然后,一捉一个准。

这一次让人大跌眼镜,这谣言竟然是从东街户部巷的翰林学士家传出来。

却是几位没跟元春接触过的六品翰林夫人,对于太后这般折腾不满意,又因为李秀娥的父亲从六品连升两级成了正五品的大学士,心怀不满,觉得他这个大学士,靠着女儿的裙带关系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