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第2/2页)

然而,贾代善之后的奏折不是计划如何追击瓦刺,而是请奏在西北修筑长城,增设卫所。

贾代善建议,在山西西北部增设卫所,修筑长城,堵住瓦刺入侵的路径。

贾代善详述如此决定的原因。

其一,士兵们水土不服,又因为之前死人没有好生处理,许多百姓,少数士兵已经开始生病。

若不马上治理,后果不堪设想。

将士们需要休养身体,适应气候。

如此,才能有足够的战力歼灭来犯之敌。

其二,嘉和帝撤销了山西的第一道壁障。

而今鞑靼已经在河套地区修筑城池。

而我朝的西北空旷无人,长城破败,全凭河流山川自然防御。

到处都是防御漏洞,因此瓦出入侵,犹如进出自家的菜园子一般方便。

贾代善建议,借助黄河天险向北修筑卫所,加固宁武关,与河北陕西卫所守卫相顾,堵住瓦刺入侵的漏洞。

设立城镇,修筑长城都需要银子。

为此,朝堂上文武百官再次争吵不休。

特别是顾首辅,十分忌惮贾府。

皇后出自贾府,贾府的前辈会打仗,后辈会读书。

贾瑚已经做到正三品,贾珠伴驾,贾琏领兵。

荣府的姑爷还是封疆大吏。

一家人已经可以开办一个小朝廷了。

若是贾代善如今把西北大军变成贾家军,满朝文武还不被姓贾的压死?

顾首辅一个眼色,礼部侍郎就跳出来了。

文官一系这时候跳出来,觉得既然打了胜仗,就该乘胜追击。

贾代善驻防大同,建议屯田修长城建卫所,就是贪生怕死,贻误军机。

丁浩然懂得军事,对于贾代善奏请修筑长城,设立卫所的建议很以为然。

文官一系这些年也横行的足够了。

丁浩然也想增加一些武官的存在感。

他冷笑怒斥:“边关先后死伤几万人,敌军我军的尸体遍地,天气炎热,若是不好好处理,只怕马上就是瘟疫时疫蔓延。

陕西陕西河北都要受到影响,西北防御形同虚设。

瓦刺若是再次扣边,岂不是长驱直入,兵临城下?

如此后果,谁敢担待?”

瘟疫时疫的可怕,路人皆知。

而鞑靼入侵往往就是乘着天灾人祸之时,让人防不胜防。

文官不懂军事,张口胡咧咧:“五万大军每日消耗许多银钱,既然已经击败瓦刺主力,灭杀了瓦刺小王子,就该即刻班师回朝,何故要驻守大同?

山西大同原本有卫所,何须朝廷再派遣兵马驻守?

这不是耗费国库,替他荣府养兵马,重建贾家军?

贾府想要拥兵自重吗?”

贾政是个胆小之人,这时气得面色紫涨:“还请周大人慎言。我父念过古稀,原本早该颐养天年,却因为先皇陛下恩重如山,不得不领兵出征,解救我边关百姓于危难,岂有半点私心?”

顾首辅这时候出列禀奏:“贾大人勿要气恼,大家不过就事议事,哪有半点说错?

皇后娘娘难道不是出自贾府?荣国公难道不是手握重兵?

须知,国公大人出京之时,可是讨要了节制陕甘宁夏山西四省的军政权利哟。”

十三爷这时候言道:“顾大人,本王记得清楚,当初陛下叫大起,询问谁家领兵退敌,扑灭山西兵火。

满朝文武个个噤若寒蝉。

后来陛下点将,那时候顾大人为何不劝诫陛下,说外戚不能领兵?

而今却来翻旧账,大人是觉得陛下用人不当?”

顾首辅道:“荣亲王此言差矣,此一时彼一时。

当初大同危急,自然以国事为重。

陛下当机立断,乃是为了江山社稷。

而今兵火熄灭,大将军却赖在山西不回朝,这不是拥兵自重是什么?”

贾敬冷哼:“顾大人可知道瓦刺主力是多少?

兵部斥候回禀是十万大军,打个折扣也有五万。

而今不过歼灭一万,打残了五千。

小王子死了,俺答却有三个嫡出的儿子,庶出的儿子无数个。

瓦刺兵马可以说并未伤及根基。

我军将士却长途跋涉,受伤生病的士兵也有不少,这时班师回朝,若被瓦刺追击伏击,岂不危矣?”

贾敬其实很想质问:可记得当初嘉和帝御驾亲征,被瓦刺追击的事情吗?

可惜,忠顺王谋逆,老忠顺王的功勋不好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