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第2/3页)

八皇子因为在围场表现不赖,虽没立功,却一直在努力,尽职尽责。

他虽然没有正式解除圈禁,门口的锦衣卫却撤掉了。

他们可以出门,但是,比他小的兄弟都封王了,他们夫妻觉得丢脸,齐齐称病。

京都喜事多多,然而,国孝期间,大家都很低调。

当初,贾珠中秀才都摆了酒,如今贾政封侯,却只是两府一起吃顿饭,便罢了。

同僚姻亲上门,概不接待。

贾母王氏张氏杜晴带着迎春探春进宫谢恩,一个个笑成朵花儿。

却是不敢高声说笑。

这一回带着迎春探春进宫,主要是见见皇太后。

迎春是年底的生辰,翻年就十七了。

她虽然是庶女,张氏却按照嫡女教导。

因为她母亲的出身说不得,故而,贾母与张氏教导,都是避开诗词歌赋,多在人情练达仕途经济这一块下了苦工。

迎春探春惜春三人虽然至今尚未练气成功。

然而,一个个马上功夫了得,百步穿杨,马踏飞燕。

按照贾母的说法,三春的本事已经超过了她。

当初,贾母可是敢单人独骑,充任粮秣管,替夫君押送粮草去前线。

北静郡王太妃看上了迎春,有意求娶。

原本是去年腊月上门,结果德妃殁了。

两家只好按下不表。

北静郡王二十了,太妃有些着急。

然而,如今各大王府避猫鼠一般,不敢露头。

这一回,贾母就是悄悄询问元春,让给陛下透个话,明年正月,两家能不能小定。

荣府虽然疼爱姑娘,最晚也是十八出嫁。

明年不定亲,就太晚了。

小花精摆手:“这事儿不急,迎妹妹才貌双全,何愁寻不到好亲。

王府等不得也罢了,翰林学士,清贵门庭才是千年的传承。”

贾母有些迟疑:“清贵门庭固然好,就是去得远了。你看看琮儿,都三年没回家了,重孙子都三岁了,却没见过面呢。”

张氏却十分赞同:“您老莫着急,等琮儿升到四品,就要回京述职了。”

贾母笑:“这倒是好,你要写信催着点。”

小花精又私下询问迎春对于夫君的考量。

北静郡王可是京都的美男子,多少姑娘盯着呢。

不说北静郡王是单根独苗,王府的格局,也不可能只有王妃一个女人,还有侧妃,庶妃,侍妾。

若是小花精有自主权,肯定愿意嫁给进士老爷。三山五岳的去做官,要多逍遥多逍遥。

迎春竟然跟元春的想法一样,虽然练武之人,还是十分羞怯,脸蛋绯红,微微低头玩着手指:“那个啊,其实吧,我很羡慕姑父姑母。”

这也是。

林如海才貌双全身价不菲,还爱妻如命,也是多少闺阁夫人羡慕的对象。

小花精道:“你没跟伯母说嘛?”

迎出抬头一笑又低头:“也没人问呢。”

这个时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小花精又问:“你有喜欢的人吗?”

她没有自由,却可以成全妹妹。

迎春忙着摆手:“没有没有,家里女眷从来不见外客。”

说着嫣然一笑:“姐姐不知道,每年观灯逛街,丫头婆子环绕不说,哥哥们眼睛瞪得铜铃一般大呢,谁敢靠近呢。”

祖父贾代善其实不想再有孙女入皇室,严防死守是怕被人惦记。

九月初八。

嘉和帝再次起驾出京,去了南苑狩猎散心。

他要登高过重阳。

临行吩咐乾元帝,今后朝政的事不要打扰他。

这就是允诺让嘉和帝乾纲独断。

乾元帝虽然高兴,还是坚持把奏折送到嘉和帝手里。

嘉和帝似乎铁了心思不再管事,所有的奏折都原样打回。

乾元帝试探几次,嘉和帝有些不厌其烦,索性远远的跑了,起驾去了皇家禁苑洗汤泉。

乾元帝看出嘉和帝却是放手,开始放开手脚。

他扩大了造办处对于珐琅瓷器与钟表的研制。

用本土的钟表内销,珐琅出口的收入,养活兵工厂的研制,尽量不增加百姓的负担。

小□□虽然研制成功,但是,小□□不可能向私人出售。

这是一种耗费性质的投入,壮大武装,却削弱了国力。

其次,乾元帝开始推行税制该给。

按照土地纳税,严格控制勋贵清贵的免税土地,减轻百姓的负担,让真正农民能够专心发展农桑。

这项惠民政策,其实是损伤了士大夫与王公勋贵的利益,刚一出台,就受到了满朝文武的抵制。

包括一项支持乾元帝的张阁老与安乐王都默不作声了。

张阁老即便支持,另外的傅阁老与顾阁老,却是顽固派。

张阁老一人举手也于事无补。

张阁老与安王不是不支持陛下,而是士大夫与王公勋贵免税制度已经实行了几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