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公元前587-549年(第3/4页)

古尔温扶额:都已经执政那么多年的女王,为什么还像个小姑娘一样?

当然,在古尔温心中,女王,也永远是那个,喜欢在巴比伦城中乱逛的小姑娘。

*

公元前560年,居鲁士攻克了米底都城,建立波斯帝国。米底国王阿斯提阿格斯畏惧了一生的预言忠于实现:他的外孙,米底公主的儿子,反过来攻克了他外祖父的国度。

居鲁士得到米底之后,并没有收手,他在公元前557年开始与小亚细亚的吕底亚交战,并且在一年之内征服了吕底亚,将势力扩展到黑海沿岸。

米底、吕底亚和巴比伦,这三个国度一向被时人并称为“世界的中心”。现在居鲁士已经收了两个国家在自己囊中。

时人都以为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巴比伦。谁知居鲁士却挥师向东,继续征服东面的伊朗高原,将大军的矛头指向了印度河流域。

居鲁士的谋臣曾经询问他为何放弃了进攻巴比伦。居鲁士答道:“小时候姑外祖母曾经伸出援手,拯救过王的性命。巴比伦,暂且放一放吧。”

就在居鲁士“暂且放一放”巴比伦的时候,伊南回到了巴比伦王城,开始亲自主持政务,加强王国的军备,训练将领。

她深知巴比伦王国对于居鲁士来说,是志在必得之地。别看他现在放着巴比伦不动,但明眼人都知道,居鲁士南下是迟早的事。现在绕开巴比伦东征西讨,是想要切断巴比伦与外界的联络,让这个庞大而富庶的国度供血不足,慢慢衰落。

然后居鲁士再给予雷霆一击,一击必中。

居鲁士的大军中,有不少人来自小亚细亚山区和中亚腹地,是骁勇善战的弓箭手和骑兵。此外,居鲁士控制了大量的驼畜和民夫,能够保障大军征战时能够及时得到各种给养。

在居鲁士精心准备了7年之后,波斯帝国终于大军压境,横列在与巴比伦的边境上。

巴比伦人事实上也认真准备了7年,现在则摩拳擦掌,准备正面迎击。

但是居鲁士却突然停手了,按兵不动。

巴比伦大军得到了来自女王的判断:波斯大军不想向米底长城正面发动攻击。

昔年针对外祖父而建的米底长城,现在刚好挡在了外孙进攻巴比伦的道路上。

这是一个缺乏攻城手段的年代,没有炮,没有投石机……光靠步兵、巨木、冲城锤和冲城车,很难撼动严严实实的米底长城。

女王给的指令很简单:“留意长城的侧翼。”

巴比伦将领们立即开始着手在侧翼布防。

可是女王又给了一道指令:“万一真防不住,不要硬扛,大军回撤。就近进入城池坚守。”

将领们:这怎么行?

巴比伦王国地处两河平原,一旦波斯大军渡过底格里斯河,从米底长城的两翼突破,那么长城之后的城市就都无遮无拦,再无天险可以固守。

到时波斯大军可以长驱直入,直抵巴比伦城下——这将成为对王国的“斩首行动”,从而终结巴比伦王国的国运。

将领们心想:这种命令,谁敢遵守?

谁知第三道命令紧跟着就来了,上面只有女王本人龙飞凤舞的字迹:“不要犟!”

巴比伦的将领们面面相觑:看来他们任何一点小心思都在女王的掌握之中。

无奈之下,将领们在女王的信使面前发下重誓,表示他们一定会遵循女王的号令。

没过多久,坏消息传来:居鲁士竟然命人在底格里斯河上游的重要支流上大兴土木,开挖了很多条壕沟,令底格里斯河水流减缓,河水变浅。居鲁士的大军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静悄悄地渡过了底格里斯河,因而得以绕过米底长城,直接攻击长城的侧翼。

与此同时,居鲁士还使出了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始终派出一支耀武扬威的波斯军队,沿着米底长城,正面与巴比伦人对峙,吸引了巴比伦人的注意力。

居鲁士满心指望,巴比伦人会因此而放松对长城侧翼的防守,但他渡河之后才发现,这如意算盘好像打错了。

巴比伦人对侧翼出现的波斯大军虽然觉得吃惊,可是却很镇定。他们在野战战场上与波斯大军对峙了一两回,发现不是骁勇的波斯骑兵的对手,且在人数上比较吃亏,当即全军退守,龟缩进入底格里斯河畔的一座小城,锁闭城门,死守不出。

居鲁士也没想到巴比伦人会这么“怂”,但是他花费大量的精力,消耗补给,去攻克区区这样一座小城,是毫无意义的。

于是居鲁士下令,先扫除留守在米底长城跟前为数不多的守军,然后打开长城上的门户,让其余波斯军队进入长城之内。他留了五分之一的兵力留守后方,接应物资,同时自己带大军迂回绕道,绕开所有巴比伦人匆忙之中搭建的防线,直抵巴比伦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