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送别离长相厮守

等过了年没多久, 京城六部官员忽然出现了大幅度调动。

那天早朝,皇帝正常上朝,文武百官按礼仪朝拜。

做了皇帝的五皇子, 和以前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太上皇自从退位后, 就很少过问朝政, 大事小事基本都是皇帝做主。

皇帝也时常庆幸,太上皇留给他的不是个烂摊子。国库里尚丰盈, 太上皇登基时制定的新政,现在已经彻底推行开来,各个地方的士绅也习惯了和平民百姓一样纳税。多寡不论, 至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方豪强兼并土地的速度,让普通百姓有立锥之地。

各方军事状况目前也正常运转, 东面、南面、北面都有可靠的驻军把手。西北和云南两处边境贸易每年都能给周朝赚回来许多银子,有了这些钱,百姓身上的负担也能轻一些。

现在对于皇帝来说,唯一不可控的就是满朝文武百官。这里面有先皇时期的人, 有太上皇的追随者,甚至还有三皇子四皇子的簇拥, 真正和他贴心贴肺的不到五分之一。他这几年,学着治国理政, 在官员任命上,并没有插手太多。说白了, 他虽然做了皇帝,还是靠着太上皇在撑着。越是这样,太上皇反而越操心。

太上皇说的很直接,文武百官也是人,他们要吃喝, 要养父母妻儿,你光用忠君爱国那一套去骗人家,时间长了鬼都不和你玩。为什么先皇在世时喜欢封赏,就是因为你封赏过了他们,他们才能死心塌地跟着你。但先皇眼光不好,封的人里头饭桶太多,就成了朝廷的累赘。且封赏无度,又是一大祸患。

太上皇教导皇帝,无功不封,有过必罚,方为明君之道。

每次说到这里,太上皇都要叹气,“朕有时候偏听偏信,过于相信和自己关系好的人,你不要跟朕学。做皇帝的,心肠不要太软,不然就要惹祸。帝王惹祸,天下百姓就要遭殃。”

太上皇恨不得把自己做皇帝的经验和心得都通通告诉儿子,皇帝不能走弯路啊,你走错一步,百姓就要吃大苦头。

不管太上皇做了多少错事,对于他始终真心为百姓着想这一点,让皇帝心里非常敬佩。他宠爱周家,妄自尊大想让妻妾一家欢,造成胡人入关 ,可如庄大人吴大人这样的国之栋梁,还是愿意忠心耿耿地效忠于太上皇,大概就是因为他真的把百姓放到了心里。

皇帝登基后时常自省,父皇家事上糊涂,朕可有此行为?皇帝也不知道,他只能先按着太上皇的路子往前走。

他刚刚登基,老臣们仍旧忠心耿耿,年轻的臣子们也满眼雀跃。

皇帝原来想的是先开个恩科秋闱,明年春闱取一些士子,慢慢填充到底层,等他把朝政彻底捋顺了,这些年轻人也成长起来了。

话转回来,皇帝接受了百官的朝拜之后,开始议论国事。说了个把时辰,终于结束了早朝。

正当大家准备走的时候,刘文谦忽然出列,“启奏陛下,臣有本上奏。”

皇帝的屁股都已经离开椅子了,闻言又坐了下来,“王叔请讲。”

刘文谦低着头,声音清晰,“臣请辞去户部侍郎一职,请陛下准奏。”

皇帝皱了皱眉头,“王叔何故如此,若是身体不适,朕给王叔放几天假回去修养。户部侍郎是一部之重,王叔一向兢兢业业,朕不能没有王叔。”

刘文谦再次行礼,“陛下,臣年轻之时为了养家糊口,四处奔波,身上病痛较多。后来在南安逆王之处,被火烧,被毒打,又落下一些病根。从回京之后,得太皇太后和太上皇怜惜,过了十几年好日子,原以为都好了。这一个冬天下来,总是感觉力不从心。况且臣本非正经科举出身,朝廷人才济济,明年陛下开恩科,必定又是桃李满园。臣请陛下准奏,让臣辞官。”

皇帝仍旧不答应,“王叔说笑了,朕也没考过科举,王叔办差,朕很放心。王叔若是辞职,朕哪里去找个合适的侍郎来。”

刘文谦第三次请求,“承蒙太上皇看重,让臣年前接下了宗正之职。如今臣按下葫芦起了瓢,实在无力兼顾宗正和侍郎两项差事,还请陛下准奏,让臣辞去侍郎之位。”

皇帝这下子不好再说什么了,诚王再忠心能干,也不能真把他当牛使唤。

但他还是有些不大想放,“此事明日再议,退朝。”

刘文谦不好再说什么了,连提了三天,太上皇亲自问皇帝,“如何非要留你王叔?”

皇帝实话实说,“王叔忠心,不揽权不弄事。”

太上皇摸了摸胡子,“你不让他回家,他女婿怎么回来?”

皇帝回道,“儿臣准备让怀瑜回来了。”

太上皇摇头,“你这样会让你王叔更担心,翁婿两个,总要退出来一个,谁不想把机会给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