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登杏榜改变玉牒(第5/7页)

庄大人看了看郑探花的卷子,“陛下,此子文章也当得头名。”

皇帝笑道,“他是朕的侄女婿,虽然出众,也只能委屈他做个探花郎了。才二十岁的年纪,长得也不赖,做个风流探花郎岂不是更好。”

礼部尚书秦大人道,“陛下此言差矣。”

皇帝看着秦大人呢,“爱卿何出此言?”

秦大人道,“朝廷开科取士,是为天下百姓而取,非是为了陛下。陛下先把郑会元当做侄女婿,再当做新科进士,这岂不是本末倒置。陛下定名次,应当先抛开考生的身份,若是先看身份再看文章,那才是公私不分呢。”

旁边的户部尚书吴大人笑着打哈哈,“陛下心系天下,取张姓子弟,是为朝廷名声,取郑会元,也是为科举公平。”

庄大人看了吴大人一眼,对皇帝道,“陛下,秦大人说的也不无道理。臣听说,此子解元会元一路考上来,刚才考官们又一致定了他的状元,如今他是陛下门徒,能有个三元及第,岂不是很好。雪灾刚过,如今天下人心思定,灾后春闱,出了个三元及第的状元,是陛下福泽深厚,也是我朝之福。”

吴大人笑眯眯的,“还是庄大人会说话,陛下,不瞒您说,当初臣考科举,只考了二甲,看到状元郎的时候,臣恨不得抱着他狠狠闻两口,是不是比我们这些人香一些。”

大伙儿被吴大人都逗笑了,连皇帝都忍不住笑道,“诸位爱卿既然这么说,看来是朕着相了。郑会元既然有才,真不该因为他是长乐的夫婿就贬斥他,也罢,那还定他做状元吧。”

秦大人是个老耿,立刻行礼道,“陛下这才是明君所为。”

皇帝笑道,“朕要是没有秦爱卿,怕是一天都要昏庸三次。”

秦大人一向不苟言笑,为人一板一眼,每天都要给皇帝提建议,皇帝不管他说的对不对,都会很和善地听他说。就算皇帝不采纳,秦大人也不会穷追不舍。君臣之间的分寸,二人都把把握的很好。

听见皇帝这样说,秦大人立刻行大礼,“陛下言重了,臣不敢。”

说笑过后,皇帝重新定过名次。

庄大人看透了皇帝的心思,陛下故意把郑会元调到第三名,就是等着大家劝谏呢。三元及第,多好听啊,没有哪个皇帝不喜欢的,且还是宗室女的夫婿。原来天下人都说宗室是蛀虫,只会趴在朝廷和百姓身上吸血,那些娶了宗室女的子弟,都是废物,只想靠着老婆吃软饭一辈子不动弹。如今郑家三子这样出彩,不光给宗室女的夫婿们正了名声,也给陛下和李太后争了光,省得以后外头人说起诚亲王一家子,都是市井商人出身。看,人家流落在外几十年,随手找个女婿就是状元!

可陛下是皇帝,他要考虑天下百姓和寒门子弟的想法。历来科举考场上的规矩,取寒门不取贵族。陛下可以调名次,全了陛下的英明,他们也可以劝,成就陛下的美名。别看秦大人是个老耿,他能做尚书,不是靠着脾气臭,也是因为他多少知道一些皇帝的心思。

这下子好了,皆大欢喜。

第二天早上,殿试的成绩就在礼部衙门大门口两侧张贴开了。

郡主府的小厮看过榜后,喜得一蹦三尺高,然后转头风一样往郡主府跑,真的是把鞋都要跑掉了。上次那两个丫头一人得了五两银子,今日他们谁能头一个把这消息送回去,郡主肯定会赏赐的更多!

第一个进门的小厮一只脚刚跨进大门后立刻就喊开了,“郡马爷中状元啦!”

丫头们听见后,也争先恐后往正院跑,这个时候主子们也不会计较规矩上的事情了。

刘悦薇听到消息后比上一次还高兴,赏了第一个进正院的丫头和那个先进大门的小厮一人十两银子!

除了他们两个,府里所有人多发一个月月钱,多做一套衣裳。

有人见正院的轮不到了,立刻往庞世渊那边去,“恭喜庞大爷中了二甲三十二名!”

林檀姝也不小气,赏了这第一个报信之人五两银子!

郑颂贤微笑着听人告诉了他这个消息,等看到刘悦薇忍不住哭了,掏出帕子给她擦了擦眼泪,“娘子别哭,我在呢,以后一直都在。”

刘悦薇一边哭一边笑,“好,我不哭,三哥,以后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到老。”

郑颂贤伸手揽住了她的腰,钟妈妈赶紧把沛哥儿抱走了。郑晗珺本来想来向哥哥嫂子贺喜,才进了月亮门,看见三哥正在给三嫂擦眼泪,两个人还紧紧靠在一起,立刻缩回脚步往自己院子去了。

吴管事一边打发家里小厮往所有亲戚家去报喜,一边让人在家里准备迎接衙门送喜的差役上门。

长乐郡马中了状元,这个消息顿时像风一样吹遍了满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