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换人质长亭送别(第6/7页)

王府两个正院正在中轴线上,前面是诚王的院子,后面是王妃的院子,旁边一大堆空院子,都是给别的女人和孩子们住的。

魏氏把王府的简图扒着看了看,然后丢给了女儿,“你自己挑个院子吧,想住哪里都行。”

郑颂贤也在旁边帮着一起看,“娘子,咱们离正院近一些,不然来回跑不方便。”

小夫妻在西面挑了个小院子,魏氏等女儿挑完了,让方长史把所有人都叫了过来。

人真多啊,好在魏氏的院子够大,但仍旧挤挤挨挨的站满了。

魏氏等人都到齐了,坐到了门口,今日魏氏穿的全套的亲王妃礼服,头上钗环都是内务府新打的。她在刘家也做了十几年主母,不是那等胆子小的小妇人。这王府和刘府比起来,无非就是大一些,人多一些,规矩多一些,别的都是换汤不换药。

魏氏一开口就说的大家冷汗直冒,“我晓得,你们中间有很多人看不起我。不光看不起我,连我们王爷都看不起。觉得我们是乡下泥腿子,不配你们这些在皇城根长大的人伺候。但你看得起也好,看不起也罢,如今到了诚王府,就要唱这山头的歌。以后,在诚王府,只要用心当差,我不会罚任何一个人。要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了。再有,诚王府里的事情,不允许任何人到外头多嘴多舌。有犯者,你们就可以知道,我这个乡下来的有什么手段了。”

众人都立刻跪下了,口称不敢。

魏氏训完了话,对方长史道,“方长史,如今这王府里属官就你最大,劳烦你带着长史司先把担子挑起来,其余的事情,等我们王爷回来再说。”

方长史立刻递上一份花名册,“娘娘,这府里所有人都在这里。您看,要怎么挑些人伺候世子爷和小郡主,丹阳君主和长乐郡主因已经出阁,皇后娘娘各补了一个嬷嬷和一个内侍。”

魏氏接过了花名册看了一眼,然后递给刘悦薇,“你也看看。”

刘悦薇把名册大略扫了两眼,然后还了回来,“娘,侍卫们是要排班吗?这事交给方长史就好,弟弟妹妹身边服侍的人务必要干净,娘这里的人也要配齐了,事情多,人少了不够用。娘,咱们不急,慢慢来。”

魏氏笑,“也好,满京城都晓得我是市井出身,我慢慢来。”

娘儿两个在王府里打理杂事,刘文谦路过河间省的时候,想回去看一眼郑老爷。

岳将军派来的将领摇头,“王爷,还是回京城要紧。如今反贼的同党到处都有,我们人少。王爷要是实在想见郑大人,派人去召了过来即可。”

刘文谦有些不大习惯召这个字,那是他结义兄长。

将领看出了他的意思,“王爷,君子不立危墙。王爷保重了自己,其余亲眷才能有依靠。王爷如今身份转变,自然不能像过去一样。下官听说王爷和郑大人义结金兰,王爷得封,郑大人必定只有高兴的,哪里会在意这些细节。”

刘文谦只能按照他的意思办,果不出此人所料,郑老爷接到信后,和新来的知府告假后,带着两个随从,骑马飞奔而来。诚王车马还在往京城走,刘文谦故意放满了速度,郑老爷也花了半天的工夫才赶上。

兄弟相见,虽然不像妇人们那样抱头痛哭,也是感慨万千。

郑老爷没有忘了规矩,先行礼,“下官见过王爷。”

刘文谦一把拉起他,“大哥,咱们兄弟,何须如此。”旁边的将领虽然不大赞同刘文谦的称呼,也没多话,只看了郑老爷一眼。

郑老爷立刻就明白了,“王爷,咱们进去说。”

等进去后,刘文谦拉着他坐在自己旁边,“大哥近来可好?”

郑老爷把他上下打量了两眼,“贤弟,往后你就别叫我大哥了,这也是我最后一次叫你贤弟。”

刘文谦叹了口气,“大哥,我做了这个劳什子的王爷,倒是变得六亲不认了。”

郑老爷摇头,“王爷,话不是这么说,您有了这身份,以后一家子再也不用担惊受怕。王爷想想,当初冯家一个四品官,就能逼的我险些辞官,如今王爷身份贵重,我们都跟着沾光呢。”

刘文谦笑,“我什么都不懂,也不能给大哥帮忙。”

郑老爷又到,“贤弟以后在人前切莫再叫大哥了,贤弟要记得,你大哥,是上头那个。”他抬手指了指天。

刘文谦点头,“我晓得了,郑大哥。”多了一个字,意思就不一样了。

郑老爷眼底有些泪意,“王爷死里逃生,我们心里不知多高兴。娘娘和孩子们都已经在京城了,王爷路过河间省,能让我来见一面,我心里十分满意。”

说完,他拉着刘文谦的手,“此去京城,你我兄弟不知何年何月能再见,我希望你以后能顺顺利利的。贤弟记住了,你是李太妃亲子,陛下的亲弟弟。往后,贤弟只管做个闲散王爷,陛下给你差事,你能办的好就办,办不好就直接说自己能力不足,千万不要逞强。最重要的是,太上皇如今病倒,南安王不足为虑,要不了多久,叛乱肯定能平息。但是,陛下当家做主后,诸皇子已经长大成人,新的斗争又开始了。贤弟,你切莫和诸位皇子牵扯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