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送节礼横刀夺爱(第5/6页)

冯四姑娘把心一横,“爹,我要这个!”

冯知府看女儿手里那张纸,嘬了嘬牙,“你不再想想?薛大郎不错的。”

冯四姑娘立刻精明了起来,“爹,郑家老三读书好,府试中了案首,明年院试定然也不会差。不出意外,以后举人进士还不是手到擒来。第二,郑大人是爹的下属,我去了郑家,谁还敢不拿我当回事。第三,薛家家主不在家,这一来一回的等,要等到什么时候去了,别等来等去把我等宫里去了。”

冯知府在屋里踱步,“郑家小子身上有亲事,这个怕要费些工夫。”

冯四姑娘冷笑一声,“爹,自古婚姻门当户对才好。郑大人好歹是八品,举人出身,郑三郎以后更会有出息,合该配个官家女子才对。那商家女会做什么呢,打算盘?数银子?后宅交际她会不会?官场礼仪她懂不懂?爹和郑大人说清楚,要是刘家非要死赖着,也行,让她做妾就是了。看在刘家以前帮过郑家的份上,只要她老老实实的,我还能容不下她?”

冯知府眼睛一亮,妙啊,让刘家女做妾岂不是正正好,一来不用怕人说郑家忘恩负义,二来郑家三小子就成了他女婿了。读书这么好的孩子,以后说不得就是个二榜进士,一辈子前程有望。那卫家子说是侯门子弟,文武都不大通,论起内里实惠,还是女婿好更划算。

冯知府立刻跑去找顾氏,把这事儿说了。

顾氏立刻反对,“老爷,你说薛家和陆家我都支持,郑家不行。毁人姻缘,缺了大德了。再说了,人家两家关系好,自小定的儿女亲家,如今要横刀夺爱,还让我去说?老爷可真是把我放在心里,这等恶心人的事儿,我不去!”

冯知府有些不高兴,“夫人,四丫头也叫你一声娘,记在了你名下,你如何就不盼着她好?”

谁知顾氏暴怒而起,指着冯知府的鼻子骂,“冯老二,闭上你的狗嘴!当年你家来求亲怎么说的,一辈子不染二色。我呸,别叫我恶心了,这么多年,什么脏的臭的你都能往床上拉,我看到你都嫌恶心!你愿意和你的心肝肉过就给我滚,立刻给我封休书,我马上给她腾位置,谁打个哆嗦谁不得好死!我不把你女儿当亲生的?你看看你头上的官帽,你忘了自己是青州的父母官了吗?满青州百姓,哪个不是受你管辖,你又何曾把百姓当自家孩子来疼?别不要脸了,你自己一心为私,却要我个妇道人家做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君子,还跟你一起干这缺德事,你给我滚!反正老娘的儿女都成了家了,我怕个屁,你有本事,自己去抢人家女婿去!”

冯知府被骂的一愣一楞的,顾氏出身书香门第,几十年来一直是知书达理,在他眼里,夫人是不会生气的,今日如何跟吃了炮仗一样?

冯知府摸摸鼻子,“夫人莫要生气,既然夫人为难,我自己去说也使得。”

顾氏冷笑一声,“别跟我说这事儿,你们父女一条藤心黑,那么多未说亲的少年郎不要,非要抢人家碗里的。”

说完,顾氏转身走了,理都不理他。

冯知府无奈,只能自己亲自去找郑老爷。

郑老爷听见知府叫他,连忙往冯知府的公署里去了,按照规矩行了礼,然后坐在一边听侯吩咐。

冯知府先说了一通的闲话,什么今天太阳大明儿要变天,郑老爷耐着性子和他瞎胡扯。

冯知府扯了半天之后,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支吾着说明了来意。

郑老爷心里大惊,但知道不能得罪上官,只能婉拒,“冯大人,下官当年考了府试之后,因家贫不能读书,去给人做账房。本以为这辈子就是个账房,谁知遇到了刘兄弟,他那时候只有个小小的铺子,一个月也挣不了几两银子,不光供下官读书,还替下官养着一家子。下官和刘家结为儿女亲家,不光是为了报恩,还因为两个孩子自幼一起长大,情分又好。大人不知道,犬子是个一根筋,从小时候就知道刘家女是他媳妇,这么多年,当宝贝一样看着,谁多说两句,他头一个不答应。几日不见面,就在家里跟毛驴一样打磨旋儿,必定要找个由头溜过去看看。大人家里门第高,姑娘定然样样都好,可惜犬子没有那个福气,实在是配不上。大人若是还看重了谁家,下官在青州住了几十年,一定帮大人玉成。”

冯知府有些不高兴,“元明呀,这此一时彼一时。你和刘掌柜的事儿,本官也听说过。本官钦佩刘掌柜高义,也羡慕你们之间的情义。你若真想报恩,多照顾刘家生意就是了。明年的盐引,也可以多给他弄一些,翻一倍也不是不可以。但孩子的婚事,岂能拿去报恩。元明不知道,这官场上,若是没有得力的岳家,走起来要比别人艰难了许多。你看我,这些年可没少得岳家的力。小孩子们不懂事,现在觉得小儿女你好我好谁都插不进来,等以后长大了懂事了,别人都平步青云,自己有才干却得不到提拔,心里会如何想?到时候,说不定还要埋怨你这老父亲,把他的亲事拿去报恩。不是本官看不起刘家,他家能给孩子什么帮助呢,无非是多给几两银子罢了。元明要是觉得实在过意不去,把刘家女纳为妾室不就行了。这样小儿女不用分开,孩子的前程也能更好一些。元明放心,我家丫头再不是那种拈酸吃醋的,别说一个妾,三个五个她也能容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