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4章 战略(第2/3页)

高句丽人不像突厥人,突厥人是纯粹的游牧民族,他们骨子里其实是不会也不想不需要种地的。而高句丽更像是中原人,他们主要的食物,还是靠种植。所以他们骨子里,十分向往更加暖和,更加适宜种植的中原。于是只要是中原王朝稍微有点衰败的迹象,他们就要试探着骚扰一下。骚扰成功了呢,算是捡到的便宜。骚扰不成功呢,我也没啥损失。反正我这边的土地又寒冷又贫瘠,就算你抢走了,你也迁不过来百姓,只是屯军的话,用不了几年,你就自己回去了。

打高句丽,中原王朝总结了很多的经验。最有效的办法,就算水陆夹击。但是这个水陆中的水,指的并不是海上,而是辽河,过了辽河,绕一圈夹击后路,这是中原王朝的惯用手段。

在李牧提出海上打击之前,中原王朝还没想过要从海上进攻。准确地说,不是没有想过,而是没法施行。普通的小船,载不了多少人,再加上海路不可控,也许带的粮食,都不够从大唐到高句丽登陆的。所以这个想法,一向是被视为空谈。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万石船,补给的问题便解决了大半。只要选定好航线,海路进攻是完全可行的。更何况,大唐还在倭国站住了脚,有了倭国的‘海上军事基地’,进攻半岛就更加事半功倍了。

但是李世民的意思是,孤悬海外的岛屿,他只想取利,而不想统治。这种想法,在后世看来是有点短视的,但是在这个时代,却非常的正常。因为通讯手段的限制,地域太过于广大,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处。这些孤悬海外的岛屿,本来就非我族类,如果非得要统治的话,肯定会激起反抗。反抗,就要镇压,然后陷入恶性循环,等同于陷入泥沼。这样一来,这个地方能给朝廷带来的利益,也许都抵不上耗费,这样的买卖是不划算的。

可是如果想要不占领,又能控制,本身也是一个悖论。但是这难不倒天策上将李世民,他盯着舆图看了几天,还真给他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

这一日,李牧仍在看奏折,而李世民仍在盯着舆图。光看这副景象,真不知道谁才是皇帝了。

忽然李世民伸手指向一个地方,介于半岛和倭国之间,疑惑道:“这是一个墨点,还是一个岛?”

李牧伸脖子去看,刚想说是一个点儿,忽然想起来,这可不是一个点儿。在倭国和半岛之间,有一个岛,前世他看韩剧的时候,只要想表现某男主有钱,必定要去此地度个假什么的。东方夏威夷,济州岛。

但是此时应该不叫这个名字,李牧把奏折放到一边,摸出一本图志来。这是李泰编纂的地理志,找到海外篇,翻找一阵,终于找到了,指给李世民看:“陛下,此地叫做儋罗。”

李世民一瞧,笑了,道:“这不是吾儿的地理志么?”他瞥了李牧一眼,道:“李牧,你也需要查阅吾儿的书籍么?”

李牧懒得接茬,但皇帝说话了,还是得捧哏啊,道:“陛下英明神武,生出来的儿子也都是人中龙凤,李泰又是我的徒弟,在我的指导之下,编纂成书的地理志,能不优秀么?”

李世民哈哈大笑起来,道:“真是占不到你一点便宜啊!”

地理志上面记载一个地方,不止是记载一个名字而已,还有能搜集到的所有有关此地的人文地理信息,只要是能搜集到,能考证的,都存在于这本书上。

书上记载,儋罗传闻是个“神话之岛”。据说三位仙人从地上涌出,分别叫良乙那、高乙那、夫乙那。有一天,他们捡到从东海飘来的一个木匣,打开木匣后又是一个石匣,又有红带紫衣使者来打开石匣,出现三名青衣处女,带着牛马和五谷的种子来和三仙人婚配。于是三位仙人和这三位女子结了婚,之后就建立村落,发展出这个国家。

儋罗的古名有岛夷、东瀛州、涉罗、耽牟罗、乇罗等,这些名称中除“东瀛州”外都是“岛国”的意思。三国时期,济州被称为“州胡”,史载“其人差短小,言语不与韩同,皆髡头如鲜卑,但衣韦,好养牛及猪。其衣有上无下,略如裸势。乘船往来,巿买韩中”。

这一段记载表明,此地民风近乎原始,衣不蔽体,简单来说就是,还没有‘进化’完全。

同时,地理志上面还记载了,此地东西约二百里,南北六十里。但又标注,这个数字没有经过确认,是隋朝来的遣唐使给的数据。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画图的时候,在这里点了一个点儿,因为没有人去过儋罗,无法确认面积。但是前世,李牧是去过济州岛的,他记得导游攻略上面写着,济州岛面积是一千八百多平方公里,跟这里的记载相差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