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民国末(01)(第2/4页)

数十年的坚持,足以证明原主的闺女本性不错。虽然原主是为救她,但她住在城里想偷懒,多的是借口,生病啊,家里有事啊。

连带着闺女的几个孩子对原主这位姥姥也都不错,知道原主是为了救自己的亲妈还有弟弟(哥哥)才变成那样的。

这可能是原主做活死人的时候,唯一期盼见到的一家人。

许媛媛在心底给原主的闺女点个赞,还不错。

原主留下心愿:好好活着,别遭罪。善待闺女还有几个外孙。

看来原主对两个儿子是失望的,不愿意想起他们,心愿中提都不提他们。

那好,自己回去就分家,反正那两个早已成家,也不需要许媛媛管。

分家以后,自己就搬来城里住,先租房子,等明年解放前买座小院子。自己找份工作,最多工作十年就可以退休,到五八年就能退休。

以后每个月领着退休工资,日子想怎么过就怎么过。

不用看谁的脸色。

儿孙,管他们干什么,有手有脚的,还怕饿死啊。

闺女郑红梅急的眼睛都红了,还在一个劲的喊,“娘,咋了,您咋了?说话啊?”

老娘一直直着眼睛,盯着自己,就是不说话,郑红梅吓的眼泪哗哗的流了出来。

许媛媛眨巴眨巴几下眼睛,涩着声音说,“没事,扶着我坐好。”

“哎。”

娘俩坐好,许媛媛喝了几口女婿递过来的碗,里面有倒的热开水。

缓缓气,才站起来,走到院子里,拎气背篓,打开上面的盖子,放了一包大米,一包面粉,还有一坨肉(五斤五花肉),还有一包纸包的红糖,二十个鸡蛋,一包核桃酥。

才慢慢的走过来。

在原位坐下,然后对着女婿说,“三儿,去给我搬张小桌子来。”

“是。”薛三也烦透了自家的大嫂,丈母娘来了关她什么事,嘚吧啥。

打秋风又没有打她的什么,家里虽然没有分家,可他也有工作,每个月都工资全家兄弟三个都是一样,交一半给家里。

三位儿媳妇都没有工作,她们在外接零活挣的钱可没有上交过一分,没分家与分家其实差不多。

丈母娘打秋风也不会打到她家去,瞎嚷嚷啥。关她屁事,吃多了撑的。

还不是借题发挥,在家里闹腾,以后好让二老分家的时候少分自己与二哥一些。

什么人啊?

薛三一肚子的埋怨。

蹬蹬的跑进自己夫妻俩的房间搬出来一张小桌子。

放置在丈母娘跟前。

许媛媛的手一直拽着背篓,然后对着四周一望,咳嗽几声,清清嗓子,然后对着四周说道,“大家伙都来瞧瞧,我这个老婆子到底是来干嘛的?免得有些搅屎棍一年四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算我来打秋风,也与她没有关系,在那里咋咋呼呼个什么劲。

她自家的娘家父母不咋滴,重男轻女,偏心儿子专门抠出嫁闺女的家底,她以为全天下的父母都跟她娘家的搅屎棍父母都一个样。

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真是一点也没有错,看看某人就知道,与她娘家老娘一个鬼德性,只会一哭二闹三上吊,胡搅蛮缠。

我为被她生下的几个孩子担心,被这样的娘教养长大,能有什么出息,能有什么好德性。换做是我家,压根不会让这种女人进门。宁愿让儿子打光棍也不会娶这种祸根进家门。

前些日子知道我闺女有了,城里如今有钱也买不到细粮,就托老家一位老亲买了点细粮,想着为闺女补补,没想到一进门你们大院,就被泼妇撞上还大喊大叫,气的我一下子撅了过去。

哎呦,人老了,真是没用。

以后我真是担心啊,薛家会不会被这种四六不通的女人闹出事来。”

说完,许媛媛打开背篓的盖子,从里面一样样的拿,放在最上面的肯定是鸡蛋,这个容易碎。

核桃酥,猪肉,红糖,一包大米,一包面粉。

一一的摆放在小桌子上,对着身边的脸红的薛家夫妻说,“亲家,您也瞧瞧,看我是不是来你家打秋风的。我闺女逢年过节的孝顺,我收下你们说过分吗?

我养大的闺女逢年过节的孝顺下,有啥错。我收的坦然,我也觉得应该,言传身教重于言教,以后我的小外孙们也要学他们父母。是怎么孝敬老人的,他们一辈一辈的传下去 ,以后我闺女老了也不怕没人孝顺。

不能因为我闺女嫁到你们薛家,就不能孝顺我吧。我好歹含辛茹苦的抚养了孩子十八年。

我也不是只收孩子们的孝顺,不管孩子。我也时刻关注着闺女,该我伸把手的时候我也不会含糊。”

薛家老口子被大儿媳之前的闹腾闹的他们一直不好意思面对亲家。现在亲家拿出来这么些好东西,他们更加的脸一阵红一阵白,羞愧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