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章(第2/3页)

各种念头翻涌,他想,他和邵伊敏大概就得算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

在外无目的闲荡了一大圈,回到空荡荡的宿舍,他不避免地失眠了,第二天在系里碰到罗音,没等他开口,罗音摊下手:“你们自己谈,我没情报可贡献。”一溜烟就跑了。他只能有点哭笑不得地看着她的背影,其实他不至于没品到要去打听什么,可是罗音的态度差不多坐实了他所有不会对人说的猜测。

赵启智郁闷了一整天,只觉心头一口积郁之气难以平复。他有过几次恋爱的经历了,但好象没象这一次一样,从一开始就患得患失,谨慎得让自己有点不可思议,却竟然落这么个结果。

其实赵启智表面倜傥,也愿意大家认为他清高远离世俗,但骨子里是个明智而脚踏实地的人。他接受本校的保研,当时有两个方向可选:比较文学和新闻学。他考虑再三,选择了新闻学,照罗音和文学社其他人的共同说法,当然就是放弃了文学梦。尽管小师弟师妹们对他的文学才华依然推崇备至,但他对自己基本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具备才思,但欠缺天份,不大可能在文学这个天才和灵感比训练更可贵的领域有很大发展。

他也多少对小师妹们迷恋的目光有点看腻了,不再热衷和她们辩论那些虚无的问题。他知道她们崇拜的眼睛看的是自己,迷恋的却多半只是少女心中的风花雪月,而迷恋过后不可避免不是失望就是幻灭。他将目光投向看着冷静的邵伊敏,他想这样理智的女孩,又秀丽又没有虚荣心,看着纯洁如同一张白纸,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恋爱对象。热不热爱文学有什么关系?

有人追求伊敏他不会震惊,可是会在情人节这天上某个男人的车,就和他之前的认知差得太远。他有点心灰意冷了。

到傍晚时,手机响了,他接听,是邵伊敏打来的,声音平和坦然:“赵启智你好,书我看完了,现在还给你,方便吗?”

他想自己一个男人,好象没必要小气,也同样声音平和地和她讲好地点。

赵启智走过去时,邵伊敏已经先到了约好的多功能体育馆边,体育馆边种有上十棵梅树,这会差不多过了盛开时节,但残花仍是隐有暗香。她还是背着个大书包,正看着梅花出神,见他过来,将书递给他:“谢谢,我看完了,很不错。”

赵启智觉得拿了书掉头便走未免有失风度,随口问:“对这本书有什么看法?”

“刚开始看觉得平淡,可是认真看下去,感觉还是很丰富的,确实象你说的那样,更多是在异国他乡的生活感悟,不局限于一段爱情。”

“可能女生会更喜欢电影那样的表现手法一些。”

“没错。”伊敏微笑,“电影把爱情升华浓缩了,而且,男主角又那么有魅力。”

赵启智也笑了,想到昨天看到的那个帅得过分的男人,不禁暗自嗟叹,原来看着这么理智的女生也会迷上一张面孔,平常再怎么酷,也流露出小女儿情态来了:“喜欢Robert Redford的话,你应该看看他的另一部电影,《虎豹小霸王》,很经典的西部片。罗音很迷他的,为他写的系列影评,发表在我们的社刊上,我觉得很有看头。”

伊敏喜欢的其实是那个个性不羁的角色本身而不是演员,她并没有追随演员看遍其他电影的兴趣和时间:“电影画面感自然比小说来得丰富,可是小说里内涵其实更广泛一些,爱情在小说里只是作者生命的一个激越。”

赵启智任社长的文学社有个怪才,读化学系的二年级学生,写出的东西犀利和文采都让他这个中文系学生暗自惭愧,他早就不敢象罗音那样小瞧理科生的的智慧:“说得很对,文字的力量就体现在这里。而且电影其实是根据艾萨克丹森的小说《走出非洲》、《草地上的影子》以及另外两个作家写的关于她的传记综合改编的,所以揉进去了更多对女主角本人传奇色彩的渲染,再加上一向的好莱坞路线,把爱情提升成当然的唯一主题。”

邵伊敏若有所思点头:“我阅读范围还是太狭窄了。好啦,不耽误你时间了,我先走了。”

“等一下。”赵启智将手里的书递给她,“这书送给你吧。”

邵伊敏略为诧异,赵启智自嘲地一笑:“其实是那天特意去书店买的,”他没说为了让书显得不太新,他在宿舍狠狠把书好一通来回翻腾,“拿着吧,没别的意思。这书的中文版本和英文版我都早看过,留着也没有用。”

邵伊敏心里不能不感动了。她想:如果没有昨晚,和眼前这个人不是没有可能。可惜,现在他心有介蒂,而自己心绪混乱到只能不去多想,更不可能坦然接受他的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