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托斯卡纳艳阳下(第2/4页)

6月15日这一天肯定是卢克雷齐娅自出生以来最痛苦的日子,亚历山大觉得让箬莎这个时候陪在她的身边是最好。

另外,随着乔瓦尼的遇害,不论是波吉亚家还是正个罗马,都必将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动,亚历山大如果希望能尽快得到罗马方面的消息,箬莎就成为了他最大的帮助。

其实当乔瓦尼向他显露出某种善意的时候,亚历山大有那么一阵曾经想过是否应该干预这件事,从而彻底改变乔瓦尼·波吉亚的命运。

毕竟一个已经向他递出橄榄枝的波吉亚,对现在的亚历山大来说是很重要的。

在那一刻,看着乔瓦尼向他微笑之后转身离开,渐渐消失在夕阳光影中的身影,亚历山大有种想要叫住他的冲动。

当时的亚历山大能清楚感觉到冲动,而且他也相信只要迈出这一步,他就有可能彻底改变历史。

但是亚历山大最终选择了沉默,他在背后默默的看着乔瓦尼的身影渐渐消失不见,直到消逝在应该属于他的命运轨迹之中。

用一个随时可能会改变态反复无常的乔瓦尼,换取一个自己已经不熟悉的历史方向,这似乎并不是个很好的选择。

正是因为这样的考虑,亚历山大最终没有迈出那能够改变很多人命运的一步。

托尼·德拉·罗维雷主教自打那天之后就有两三天没见踪影,亚历山大估计他这段时间应该是正忙着他的生意。

所以当他再次出现后,亚历山大猜想关于为他与那些佛罗伦萨人拉皮条这件事应该是有了些眉目了。

随着城堡里又见到了主教到处跑来跑去的身影,同时关于佛罗伦萨方面的动静,除了主教之外,亚历山大也从比萨来的商人那里听到了不少新的消息。

作为一个精神世界无比纯洁的人,萨伏那洛拉除了自己严格谨守本尼迪克教规之外,对佛罗伦萨人也有及其严格的要求。

他禁止一切娱乐,因为那是引诱民众堕入情欲陷阱的诱饵,他也禁止大部分艺术,哪怕是严肃的宗教题材的艺术创作也要经过层层审查和各种解读。

当看到一大堆用新鲜的明暗对比法创作出来的画作后,萨伏那洛拉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完全把灵魂出卖给魔鬼的东西”,于是他下令毁掉那些该死的画像,砸烂了他所认为的一切有碍观瞻的各种雕塑,甚至还捣毁了几家被他视为诲淫诲盗的艺术品加工作坊。

萨伏那洛拉的这些举动震惊了所有人,即便是他的一些支持者也不由变得开始动摇了。

但是萨伏那洛拉却依旧坚定的履行着自己作为上帝在这个世间洗涤污垢的使者的伟大行动。

佛罗伦萨,这座原本如今这个时代最活跃最富有激情的一座城市,却正在一个以极端的个人精神洁癖为依据的人的统治之下。

在这个人的眼中,世界上没有彩色,甚至没有灰色,唯一有的是预示着耶稣基督苦难的黑色,和象征着上帝荣光的白色。

亚历山大能理解托尼·德拉·罗维雷所说的那些反对者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他甚至能猜想到这位主教大概和这些人是如何讨价还价的。

对萨伏那洛拉的统治不满的贵族,因为受到不公正的对待而心怀怨念的行会会首,还有那些在推翻了美蒂奇家的统治之后,却发现并没有能在新统治者那里得到任何好处的底层民众。

这样的人几乎可以覆盖佛罗伦萨的每个角落,但是却又没有多少人敢于真正表现出内心里的情绪。

这是因为萨伏那洛拉拥有着一个堪称如今最严密的情报网。

很难想象一个有着那么高尚情操的人,却偏偏热衷于使用密探这种接近黑暗的手段,但是萨伏那洛拉在这方面走的却偏偏比与他同时代的任何人都要远。

利用仆人监视主人,利用丈夫监视妻子,利用孩子监视父母,而萨伏那洛拉更是公开把举报和告密这种行为当成是检验一个佛罗伦萨人是否对上帝虔诚的证据。

可以说在他统治之下的佛罗伦萨,没有任何人是不被监视,也没有任何人是不会被出卖的。

这样的统治让萨伏那洛拉拥有了足够多的权力,也正因为这样,才能让他毫无顾忌的推行他的那一系列改革,甚至是直接与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对抗。

这样一个人,被推翻只是迟早事情,亚历山大觉得这很正常,特别是在这个人因为过于自信,以至始终认为民众是肯定站在他的一边时,背叛的种子实际上已经在他统治的土地上深深的埋了下去。

只是要由自己来翻开这片冻土,让这个种子发芽结果吗?

已经覆灭了比萨共和国,然后再推翻一位宗教改革的先驱?

亚历山大觉得自己似乎正在向着历史上所谓“人民公敌”的反面角色一步步的靠拢,想想有朝一日当后世的人们翻开史书时看到他的名字都是和“独裁”“反动”“封建”“开倒车”这种词汇联系在一起,亚历山大就觉得有点说不出的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