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四章(第2/2页)

如今陛下将有后代、又有冀州牧袁绍作为靠山,不乏有人希望天子重振朝纲,驱逐糜荏。

或许是祢衡的这篇文章给了拥护汉室的士族灵感,他们纷纷跟在后头发表意见。

他们是没有祢衡这么激进,不过就是将糜荏的些许功劳挪到天子身上,用春秋笔法模糊处理一番,大加称赞天子。

同时贬斥糜荏当年嫁妹妹时的奢华场景,如今却克扣陛下大婚的用度、以此收买人心。

起初还是隐约的,渐渐的这声音就大了。甚至很快就有传闻,当今天子立后的所费花销,竟不及糜相嫁妹的一半花费。

婚仪僭越、奢靡无度、不尊天子……

糜荏种种行为被士人一一指责,要求糜荏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尽管这是极其少数人。

但他们异常活跃,出入其他士族的聚会时高谈论阔。哪怕被主人家客气组织,亦当做没看懂对方的脸色继续说道。

这些言论如燎原般,很快传遍士族之中,即便九成士族不愿赞同。

首先,糜丞相本来就富可敌国,他嫁妹妹奢华是他的事,这些人酸什么酸?

再者,糜丞相早就说过削减陛下的用度是为军营,他实行那么多仁政养兵马,陛下就减少一些用度,这都委屈不能减?

那真如糜丞相所言,陛下什么都不干,都是糜丞相养的兵马,干脆让位算了!

他们冷眼瞧着,算是看出来了。

——有什么人在背后做推手,推动这一言论的传播。

糜荏自然也看的出。

这件事不算什么大事。处理了显得他小肚鸡肠,若不处理又一直会败坏他的名声。

荀彧本想禁了这些不利于的言论,被糜荏阻拦。

自古以来,舆论都是非常麻烦的东西。舆论的骤然兴起,必然是幕后之人想要达成某种目的。

现在,这把火烧的还不够旺,不足以叫背后之人做出什么大动作。他便在荀彧不解的目光里,自己出手推了一把。

于是半月内,民间出现无数文章赞美天子,称刘协是“天授之命”,要求糜荏上缴手中兵权。否则便是犯上作乱的逆臣贼子,将来在史书上也要背负千古骂名。

糜荏佯装大怒,抓捕了几名跳的最欢的士人。

士族之间的舆论暂且停止,不久却兴起一股诡异的怒骂之声,止都止不住。

朝中气氛愈发古怪,百官担心自己触糜荏霉头,不敢发表任何意见。

造成这场面的袁绍收到天子送来的密诏,抚掌大笑:“布局多年,终于将糜荏的面具撕下来,让天下人都看清他的狼子野心!”

或许是表面的飘摇风雨蒙蔽了袁绍的心,亦或是最近的计划太过顺利,他渐渐有些飘了,甚至都忘记了自己曾经如何惨败在糜荏手上。

逢纪跟在他身旁,抚着自己的美须笑道:“主公明鉴,或许您很快便能得尝所愿。”

“还是元图你的计谋用得好,孤才能有此机会,打败糜荏!”

袁绍朗声大笑,施施然写了一封奏疏,送入朝中。

他写道:

八年前天下大乱,逆贼张角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现如今天下太平、海清河晏,自然就是天降明君之故。陛下何不择吉日封禅岱山,昭告天下。

这一封奏疏,使得百官心下一凛。他们面面相觑,没敢发表任何意见。

岱山即为泰山,泰山封禅自古有之,始/皇嬴政赋予它更高的政治意义。在他之后,无数天子心神向往,真正封禅的却只有武帝刘彻与光武帝刘秀。

刘协坐在上座,环视百官的表情,最终定格在最前方的糜荏身上。

他的内心激荡不已,必须要死死握着拳头,才能克制澎湃的心情。

因为他知道,能不能扳倒糜荏,只在此举!

庙堂之上,一袭玄色长袍的年轻丞相从容静立,云淡风轻一笑。

“陛下想封,那便封吧。”

以天下为局,只看封禅之日——鹿死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