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第2/3页)

许是被杨彪怒斥之故,朝中劝说糜荏的官吏们言辞也绵软了下来,显现出垂死挣扎的徒劳感。

有官吏道:“糜国师,如今董卓方死,百废待兴,您就颁布九品中正制,这是否太过激进?”

“是啊国师,如今最重要的是扫平黄巾军余孽、重建京师洛阳,其他的并不那般重要啊。”

“察举制与征辟制是立朝以来为官方法,您若是一意孤行,是要将老祖宗置于何处呢?”

“……”

糜荏不为所动。

他倾身而立,玄色袍服穿在他身上,衬得他整个人芝兰毓秀,超凡脱俗。

“察举与征辟确实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选拔官吏的方法,”他淡道,“一切正如流水而逝,并不是所有老祖宗留下的方法,都合适如今。不然哪里会有商鞅变法,哪里会有秦国的强盛?”

王允冷笑:“国师倒是好口才,三言两语便将这大逆不道的变动引为商鞅变法!”

糜荏淡淡看了王允一眼,没有再做解释,而是道:“诸位,这是不是商鞅变法,我目前还不知道。不如这样吧,我们暂且实行一次考评,等第一次评级结束再做定夺。”

“届时大家还是不满,我便请陛下废除这一旨意,诸位道是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

这话说的云淡风轻,但糜国师对于改革之势,显然已势在必行。强势反对,属实不智。

他们还在犹豫,杨彪已一口答应下来:“糜国师说的是,倘若将来还有疑虑,便请陛下定夺。”

于是众多士族纷纷开口请求陛下裁定。

大概是听得众人提及自己,上座的天子刘协抬首,注视着那一张张看似忧国忧民的老脸,又看看糜国师那张不食人间烟火的脸,晃晃脑袋甩开这些听不懂的话,低头继续玩魔方。

还等着群起攻糜荏的王允:……???

不是,大家不是说好联合在一起对抗他的吗,这批墙头草是怎么回事?!

于是当日退朝,他请来当日联合好的几人。听得众人口口声声,冠冕堂皇的“仔细一想,这政策也没有说要罢免我等”、“哎,王尚书我等也没有办法”、“谁叫糜国师把持军政呢”之类的推诿话语,心是彻底凉了。

靠不住,除了他自己谁都靠不住……他真傻,真的,怎么就以为他们会和自己一条心呢!

糜荏却早就猜到士族们的反应。

任何一项政策的颁布,总会触动到他人利益,引来反对。但其实这些看似声势浩大的反对声,不过只是小部分人的跳脚。更多人则还在观望,想要看看实际效果再做定论。

先前在王允煽动之下,城中士族对他的抵触过大,无论他说什么都会过度解读。

如今做出这一承诺,士族官吏也跟着冷静下来,可以实施起来了。

他将此事交由荀彧去办。

颍川荀氏乃是大士族。上一代荀氏八龙声名远播,荀爽又曾任司空……在士族中说得上话。

再说,以荀彧的能力,完全可以搞定这点小事。

不出意外,荀彧的确很快解决此事。

他也没做什么,只是在别府中宴请朝中官吏、以及各士族中能做主之人。当然,剔除王允族人。

收到请柬的众人心中打鼓。

他们知道荀彧与糜荏关系匪浅,或许此行就是来给他们施压的。到底是怀着忐忑的心思参加宴会。

等到入了宴会,见到这个清风一般温润尔雅的年轻人,众人忽然就下意识放松了心情。

最终,所有参与宴会的士人官吏,推举出几名德高望重之人用以审核。譬如杨彪、孔融、边让……等五位名仕。

这却是士族们的小伎俩罢了。这些名仕虽全部出自清流,但除去刚正不阿的秉性,诸如孔融还曾发表过激动言论,不会轻易被糜荏收买。

荀彧全部应下。

回朝后果真请得这些人为中正,为朝中官吏评级。

不出十日,朝中官吏全部评审完毕。

除了王允一脉,几乎没有人被贬谪,甚至还有半数官吏惊喜地发现自己升了官,被摆到更适合的位置上,纷纷激动不已。

至于朝中空缺的官职,则继续由乡中察举,由州郡中正评级,再送到中央朝廷。

这下,果然没有人再骂糜荏,反而纷纷赞美他的睿智。甚至连创出“九品中正制”的陈群,都被他们推上御史中丞之位。

陈群被吓了一大跳。

他才二十三岁,在乡中属于可以被“举孝廉”的年纪。而御史中丞乃是九卿之一的御史丞副手,官居四品。按照他的审核制度,根本不是他这个年纪的人能上去的。

他深知自己一旦接受,制度的公正性首先被毁,便辞而不受。最终在众人评级之下领七品主簿,入御史台。

至于糜荏麾下谋士与武将,皆因这些年来东征西战功劳,各自领取适合的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