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生死抉择(第2/2页)

于是,根据地形,和敌人最有可能选择的战术分析,晏云之将队伍分成了三部分,即先锋部队,中间部队,和收尾部队。收尾部队负责殿后,最后撤离,必要时候牵制住西昭前来追击的军队,保障前方人员的安全。先锋部队则负责冲在队伍最前,迅速向南推进,争取在甄远道的防线中,打开一个缺口,让大军得以顺利前往临安。中间部队,要在先锋部队撕开防线后,负责押运物资和保持这条通道的畅通。

其中,先锋部队和收尾部队,任务都很艰巨,只有中间部队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因此晏云之主张,将城中的非战斗人员,和负伤在身,不方便参战的伤兵,都安排在这一队。这也是不需要众人协商,一致认同了的,人数最多的一队。

很快,将这支队伍的人员确定下来之后,便是选择谁去突围,谁留做殿后的问题了。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虽说在队伍最前面和最后面,都很凶险,但是相比较而言,后面的这支队伍,危险怕是要更胜一筹。

毕竟,突围的先锋,面对的是甄远道的军队,相比较而言,实力就不比西昭。而且,前方等着他们的,是相对安全的临安;后方跟着的,还有相对充足的补给。

而最后的这批人,很有可能会面临这样一种境况。即前头的同伴刚走,自己还没来得及撤离,西昭人就趁守备空虚打了过来。于是要单单凭借一支队伍的力量,尽全力拖住西昭追兵,为先头部队争取更多的撤离安全时间,心理压力非同一般。更不要说,很有可能因为行进速度的不同,三支队伍拉开距离后,明明前两支队伍已经从包围圈里杀了出去,待到他们要走之时,包围圈却又重新合拢。他们便会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里。

孰去孰留,几乎是一生死抉择。

众将表情复杂,许多人不约而同地,都想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

桑祈第一个开口,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痛快道:“我留下。”

话音一落,就遭到了一片整齐划一的反对声——“不可。”

“左将军是我们中最年轻的一个,又是个女子,怎么可能让你殿后。”一个闫家的副将如是说。

“就是,我们这一群大老爷们,难道还能输给个姑娘?”闫琰如是说。

“你当初率三百精骑,便解了茨城万军之围,论速度,论敏捷,论突围的经验,都不在话下。相比较而言,确实冲锋陷阵这个任务,更适合你,而不是留守。”冷静的晏云之如是说。

桑祈还想说什么,在众人态度明确的强烈反对下,只好同意打这个头阵。

接下来在关于另外几个人的去留问题上,大部分人也很快达成了一致。

大司马晏云之,做为主帅,必须要时刻掌握突围路线的最新动向,以随时做出调整,也是队伍中最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时,待到撤到临安之后,肯定也需要他来制定下一步决策,所以也被很快划到了桑祈这一队里。

闫琰有伤在身,尚未恢复平常实力,按说本来应该留在中间部队的。可本人坚持不愿承认自己是病号,众人无奈之下,也只好把他排在了冲锋部队。

最后商议完,桑祈发现,留在后面的,大多都是老将。

这些人中,几乎每一个都称自己久经沙场,有丰富的对敌经验,尤其是在应付西昭人方面,所以最为适合殿后,存活率肯定比这些年轻人高,也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比如她的副将董先念。

晏云之将代表着各个队伍的小旗,在地图上插好,稍加沉吟后,点头,略比平常显出几分郑重,道了声:“好,就这么分配。”

于是,事不宜迟,各人都纷纷去做出发前的准备。桑祈有些感慨地走出门,叫了一声:“董叔叔。”

董先念停下脚步,回头看她,笑了笑。

桑祈跟上来,深深看了他一眼,道:“您多保重。”

董先念一拱手,平静道:“女郎放心,虽然属下是有些年纪了,可还没到能潇洒地将生死置之度外,无牵无挂的境界,定当想尽办法摆脱西昭人,追上您。”

有他这个态度,桑祈便安心了许多,笑着一抬手,道:“好,到时候叫上董大哥,咱们再一起喝个痛快。”

董仲卿负责看护粮草物资,分在了中间的队伍里,也不与他在一处。

老将想到和儿子分别,有一瞬间的怅然,不过很快便又消逝,豪爽一笑,道了声:“好,女郎也珍重。”

言罢拱手告辞,大步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