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第4/5页)

然而在顶尖学科的最上层,华国的青年人才流失却是很严重的。

叶千盈的出现,叶千盈的标志,无疑代表着一个闪亮的信号。

无论在她之后,有没有人能达成同样的成就,至少她的存在,就如启明星一样给人遥指着信心的方向。

……

很少有人知道,在叶千盈的论文刊登之际,潘大校,或者说,已经是如今的潘少将,曾经来找过叶千盈一趟——

国家之间的较量一直存在,即使没有战争,也会在明处和暗处显示出他们角逐的痕迹。

作为独特的、兼具“古国”与“大国”两个属性的东方文明,华国一直以来被西方忌惮、贬低而且防范。

“挖你墙角”,就是最直白而最恶心人的一招。

华国能用几十年补上过去百年的工业短板,但在某些顶级学术的研究上,还有一段很长的距离要走。

于是有心精进的学子们纷纷选择出国留学,在外锻炼自己的学术能力。

不少人当初走出去的时候,心里也会暗暗下定学成回来报效祖国的决心,然而等他们真的事业有成了,回来却未必会如最开始想象的那么容易。

除了其他国家故意的严防死挡之外,他们还会被自己的导师和同学苦口婆心的劝说。

有些人甚至会拿着介绍信,一下子被推入一个花花世界,那个世界里极尽诱惑地许之高薪厚利。

从这些学子个人的角度,他们寒窗苦读多年,想要给家人一个安定富足的生活,回报自己的家人,慰劳自己多年来的努力,这并无不可。

但,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讲……

潘大校说:“我不知道,他们在走进研究所的那一刻,到底有没有想到过,他们计算出来的某个曲线,很有可能变成现实里的导弹系统,而武器的弹头正好对准驻扎在他家乡的部队腹心。”

潘少将说这话时语气平淡,像是已经见过了无数这样的例子。然而他眼神却近乎痛心。

在他看来,那些学子们可能有学子的立场——对,没错,荣华富贵人人想要,功名利禄人人愿享。

那些选择留在异国的天才,多半会诚实地承认,自己没有那么崇高,自己就是为了更好地待遇留下的。

“可是,”潘少将自嘲地一笑:“他们如果回来,难道国家没有安排他们的去向?”

对于技术人员,国家始终是有优待的。

而对于学成回来的研究者,考虑到他们的学历和经验,入职开始就已经预备着加一级。

是的,他们的祖国确实没有西方一些国家那么多的福利。

一个人口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许多省份的GDP尚需要中央贴补,数亿人的生活还处在扶贫攻坚的基准线上。

他们不能如西方一般给留学归来的学子们开出那么高的待遇。

毕竟,西方的金钱是从全球身上吸取的血液。

而华国是近年来才从旧日的屈辱中一点点站起,建国尚且不足百年,尚未完全洗脱贫穷的印记。

祖国有时候不富裕,祖国有时候没有钱。

可他们自己国家给出的工资和补贴,也绝没有太低。

潘少将辛辣地冷笑了一声:“有时候我看他们满口都是‘我也有难处,我也要养家糊口’这种托词,还以为他们下一秒就要被饿死了呢。”

说到这里,潘少将平静又难掩辛酸地叹了口气。

“没人会饿着他们,也没人挡着他们买房买车。他们总说我们没给他们待遇,其实我们给了,他们也早享用过了一部分。只是学出来后,就忘了。”

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脱贫攻坚,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越顶级的大学就越享受着国家高额的教育补贴。

这些人在出国之前的那些年,固然有他们自己寒窗苦读的结果,然而曾经被倾斜过的那些教育资源,总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选择效力其他国度的顶级人才们,固然有自己的苦衷;然而潘少将作为军职人员,却也有属于他的立场。

世间大事,莫过生死。

——就在祖国的边境,潘少将的同袍们,那些或许才成年不久,面容还年轻的小伙子,每一天都站在危险的最前线。

要让潘少将说,和那些军人比起来,难道让这些学者少买一辆车,少住几平米的房,就割掉了他们的肉吗。

他见多了钢铁般的意志,便鄙弃软弱。他常与崇高的品格为伍,便厌恶因利益而忘记故国的行止。

就连叶千盈,当时大学军训期间被雨淋了想偷懒,让潘少将见到,他都在心里批评了几句小姑娘的娇气。

听了这一连串的肺腑之言,叶千盈笑了笑。她给潘少将倒了一杯茶水,潘少将喝了两口,情绪终于缓和下来。

“你猜到我今天来是要做什么的了?”

叶千盈爽快地点点头,自嘲道:“我是狗大户,对这个流程家学渊源,自然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