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三合一)(第2/6页)

同样的,教授的研究也会反向启迪沈瀚音自己的思维,给他带来很大的帮助。

下一次的学术会议上,拿到一张署名“沈瀚音”的邀请函,现场听听院士们的报告,想想就觉得很不错啊。

同伴听着沈瀚音飞扬的口哨,突然惊呼起来。

“等等,沈瀚音,你是不是变调了?你刚刚唱的是二人转,现在怎么改黄梅戏,唱成‘谁料皇榜中状元’了?”

沈瀚音笑而不语。

“不告诉你。”

……

不过,因为这个突如其来的决定,在下半年九月开学的时候,沈瀚音遭到了窦信然的一顿暴捶,肉质因此变得筋道可口,这就是谁都没有料到的了。

——原因无他,窦信然假期还是回D省了。

他虽然嘴里说着不回不回,实际行为却远没有那么重色轻友。

他本来打算上门给沈瀚音一个惊喜,兄弟二人找个烧烤摊子撸几个小时的串。

谁知道在敲响了沈瀚音的家门以后,迎接窦信然的除了美丽温柔的伯母,就只有肥猫小铃铛一只。

伯母很客气地把他请进来,留窦信然吃了顿饭,同时还贴心地告诉他,我家音音今年留在帝都啦!

懵逼的窦信然:“???”怎么突然就留在帝都了?

伯母:“他说他要进实验室,所以这个假期回不来了。”

猛然警惕起来的窦信然:“!!!”实验室!哪个实验室!

伯母:“哈哈哈你就是小窦吧,沈瀚音跟我说过你,阿姨这儿还存了你们两个的合照哦——啊,翻错了,是他和另一个朋友刚去B大上学时的合影。”

看清了照片上一男一女的窦信然:“……”

……

据江湖传言说,大佬窦信然并非池中之物,从他早年的经历中,足以看出他日后的不同凡响。

比如说,第一年去B大报道的时候,他的行李中似乎比别人多装了一只锤子……

————————

暑假期间,唐教授实验室里关于拓扑绝缘体的研究进度,几乎可以说得上是突飞猛进。

——制备的Bi2Se3薄膜引入磁序成功。

——霍尔效应测试结果良好。

——样品磁电阻温度曲线合乎标准。

一条条好消息,象征着实验室关于拓扑绝缘体的研究正在稳步推进。这几天里,实验室里的大家不分大小,统统熬着通宵,但是无论是谁也没有怨言。

因为他们明显离自己的研究目标更近了!

要知道,实验室里制备用作导体的单晶片,一向要采用解离和机械剥离的方式。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制备出来的单晶片质量就不够,无法供应实际使用。

但是,因为解离和机械剥离的制作方式成本不低,程序又过于繁杂,对于操作人的实践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至今为止,Bi2Se3的单晶片的应用范围还很狭窄。

除此之外,用这种方式制备的单晶片还有另一个缺点,那就是重复性差。

想想就能明白了,手工制作的奢侈品可以凭借噱头卖个高价,但是科技的要求,从来都是越平价越好。

倘若每一片单晶片都是“古法手作”,要怎么能保证前一片单晶片和后一篇单晶片的相似度呢。

连规格都做不到保持相同型号,量产就更是痴人说梦。

如果无法保证量产,关于单晶片的研究目前就只能留在实验室里,无法被摆上流水线,更不可能用于装配机器了。

所以说,能够制备出精度可控、重复性好的单晶片,是目前所有研究拓扑绝缘体的实验室都想攻破的一项技术壁垒。

眼下,唐教授带领的实验室,终于在这方面见到了一丝突破技术的曙光,这又怎么能不让人怦然心动啊。

就连叶千盈,虽然她在副本里,已经亲眼见证了量产稳定单晶片技术的出现,但是在现实里重新经历一遍,还是依然不减她的激动。

在最忙碌的、整个实验室都为这项研究成果日夜颠倒,白黑两次换班的时候,叶千盈做梦都想着稳定的、精度高的、重复率大的单晶片。

并且,由于她是整个实验室里唯一一个有过成功经验的人,所以在不知不觉之间,叶千盈其实已经把大半个实验室里,最困难那部分的担子,都放在了自己身上。

一开始师兄师姐不放心那部分工作交给她,毕竟,小师妹年纪还小,之前虽然理论非常扎实过人,在实验室里也能帮上大忙,但这么关键的活计交给她,倒像是他们这些师哥师姐仗势欺人,拈轻怕重了。

叶千盈眼看师兄师姐们走了弯路,又不能直接明说,只好坚持表示自己有个想法,想要上手试一试。

师兄们对于这个请求很是犹豫,反而是唐教授听闻此事后,当即主动大手一挥,示意他们让叶千盈试试。

这小老头坏的很,明明看出来实验室里的其他人都够紧张了,还故意吓唬叶千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