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三合一)(第3/6页)

“别了吧老师,这种错我可挑不出来。”

“老师你别让我看了,你再给我十年,我自己努努力写出这种程序怎么样。”

“老师,要不然你期末考试实操题就考这个吧。这想想都爽啊,除了我们几个人之外,再没几个能及格了。”

女讲师不理会自己这群无聊的学生。

她问叶千盈:“参加过校内的acm竞赛吗?去年的几个获奖队伍里怎么没看到你?”

ACM竞赛,即为程序设计大赛。

女讲师自己当年就参加过B大的acm比赛,自然对这项竞赛的内情有着深深的了解。

——如果你想要拿到成绩,你甚至可以学不好程序,但你不能学不好数学。

所有的程序难题,到了最后的那个层次,几乎都是在比拼数学的功底。

如果你的数学不好,那可能连读题都读不懂,更不要提什么程序设计了。

别的不说,至少女老师自己有信心,他们B大的acm比赛,到了最难的G题和H题,许多已经工作多年的程序员都对此无从下手。

这就是半路出家和科班出身的区别。

每一年,能获得B大校内acm赛冠军的队伍,里面未必有本院编程最优秀的人,但一定会有一个数学最好的学生。

数学,它确确实实是世上一切符号、数字、科学最本质、最确切的语言。

女老师非常热心地建议道:“你虽然是数学系,但有这个实力,完全可以参加一次嘛。到时候选进校队,直接参加世界大学生acm比赛,履历上也是很漂亮的一笔啊。”

要不是看还有学生在这里,女讲师几乎都要跟叶千盈说,只要她愿意参加比赛、接受培训,自己就能直接推荐她进小队了。

B大在世界acm比赛里的名次,已经有很多年没进过前五了。

要只是这样也就罢了,但是去年,他们的名次竟然被A大压了一名。

虽然A大一向以工科见长,但是……

A大啊!正好压一名,这能忍?!

B大人唯一愿意屈就A大的时候,就是他们在外面干坏了事的时候。一般在这种关头,大家都会主动说自己是A大的。

当然,A大那边也是一个样= =

叶千盈不知道说什么,只好笑笑。

这也不是她第一次被人误以为是大二大三的学生了。

一般老师见到她,多半会往大一大二的方向猜,很少有人能想到,她会是英才班的人。

还是学生之间信息比较流通,早就通过暑假时的新闻、新媒体社交软件、B大自己的论坛等消息渠道,了解了叶千盈的身份。

有学生嘴快,直接就说了:“哈哈哈哈老师她去年没法参加咱们学校的acm竞赛。”

女讲师第一反应是:“诶,你是大一啊?是不是高中信息竞赛保送上来的?”

“哈哈哈哈哈!”

听到老师的这个思路,学生们顿时笑得更欢了。

“不是,老师,她是数学系英才班的。”

女老师:“!!!”

女老师顿时大跌眼镜。

她推了推自己已经快划到鼻翼上的眼镜,觉得下次为了应付这种震惊性的消息,自己果然还是应该买几副隐形眼镜戴。

“原来你是英才班的啊!”

也怪不得她这么惊讶,毕竟,从高一到大三的这段黄金成长期,学生每一年的能力都比上一年高出一个层次。

对于学生而言,年龄和他们的能力有着极大的关联关系,不仅是因为生理上大脑的发育逐渐完全,更是因为多长一岁就多一年的经历。

这份经历的打磨是相当重要的。

就拿数学的IMO竞赛举例,为什么年年的IMO队伍有一个高一学生就很不错了?

因为经历不足,还是显得太嫩了。

现在看到这么漂亮老成的程序,竟然出自于一个英才班的姑娘之手,女老师怎么可能不惊讶。

世上有许多的少年天才,他们大多锋锐取进、锋芒毕露、灵气四溢。

但纯熟老成的少年天才,却是很少很少的。

“找到了,是这里。”女讲师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你这个数据处理有问题。这个知识点本来我下下节课就要讲到的,我现在简单地给你说一下。”

女老师用了十五六分钟,把叶千盈的问题给她讲了一遍。她性格相当认真负责,即使叶千盈不是她的学生,她也一直讲到叶千盈懂了为止。

在这期间,信科院原本的学生都默默地走开了。

最后,教室里留下的人只剩下叶千盈、女讲师,以及沈瀚音。

讲完这个问题,女讲师心里依旧还残余着几分未曾消退的震惊。

看着叶千盈低下头去专心思考时的明艳模样,女讲师忍不住问道:“没想到你竟然是英才班的。你要是这么喜欢程序的话,明天大一要不要直接修个信科的双学历?”

叶千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