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为了奥运资格的努力(第5/6页)

叶文浩和路孟凡两人的成绩距离东京奥运的参赛标准都不算多,叶文浩在考核期内最好的成绩是2米31,达标线是2米33,路孟凡考核期内的最好成绩是13秒39,而达标线是13秒32。

这中间的成绩差距看起来似乎很小,可是想要突破那个极限的临界点,有的时候就是需要一些额外的刺激。

就比如今天的这一场比赛。

本次钻石联赛的赛场上,前来参赛的国际名将中,实力最强的应该是来自牙买加的麦克里德,但对路孟凡而言,在场的8个对手,全都拥有彻底压制他的能力。

作为国内前两年的110米栏扛旗之人,路孟凡和其中多个选手在不同的赛场上都分别竞赛过,甚至这种面对一批国际名将的时刻,他也在前几次的钻石联赛上遇到过。

作为单纯的对手,路孟凡倒是并不怵这些人,对路孟凡来说,真正给他以压力的,就只是自己心理上的问题罢了。

曾经他在面对崔洛恒的崛起时,心中就产生了一种卸下了重担的感觉,他觉得,在没有了110米栏第一人的压力之后,他可以更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训练和比赛之中,他也觉得,抛下了负担的自己,肯定可以跑出比过去更好的成绩。

当然,两年时间以来,他的成绩是有在提升的,只是提升得并不理想。

包括他的训练方案,其实也有一部分是出自苏白之手,而苏白也认为他的训练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最终,也是苏白指出了他心态上存在的瑕疵。

过去的他,视110米栏第一人的称号为荣耀,同时这也是压着他前进的一种载满了荣耀的精神负担,而在甩开了这个精神负担之后,他的状态确实放松了,可是却放得太松了。

运动员的成绩进步是需要一些刺激的,不论是选手本身对项目成绩的执着,还是选手对某一个资格的向往与渴望,这些‘压力’,对运动员来说,其实也是动力。

而他所缺乏的,就是卸下‘110米栏第一人’这个压力之后的一个新的内核动力。

他想起了苏白在当时跟他说的那番话。

苏白说:【我相信,如果现在110米栏的项目上没有阿洛的存在的话,有了现在这样的训练水准和技术改进,你的成绩绝对不止于此。】

苏白还说:【要是面对东京奥运110米栏无一人能够参赛的情况,我想,你应该不会再犹豫是否进行栏前技术八改七的改造,而是会在吕教练提出这个方案后,就迅速下定决心。】

那次谈话之后,路孟凡就直接被苏白的这两句话敲醒了。

苏白说得没错,他之所以一直没有彻底下定决心投入栏前步伐八改七的技术改造,就是因为他其实是有‘退路’的。

如今的国内已经有了一个明亮耀眼的110米栏新贵了,有崔洛恒在,东京奥运夺金都不是痴心妄想。

既然这样的话,他是不是就没有必要太过拼命了呢?

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想法,所以哪怕他自己自认为在比赛之中已经足够努力,却也比曾经的自己少了一种孤注一掷前进的决心。

所幸,苏白点醒他的时间还不迟,在今年的冬训中,他果断地投入了栏前步伐八改七的重大技术改造,到了现在,他的技术改造已经彻底完成,而技术和训练上的调整,最终还是要依靠比赛才能真正地检测出这种调整的效果。

眼前的这一场钻石联赛110米栏比赛,还有现场这样多对他充满期待的观众,还有将本场参赛权直接让给他的崔洛恒……

路孟凡在心里问自己——过去的自己无法抑制承受第一人的压力,那自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将这种压力直接甩到崔洛恒的身上了吗?

不。

当然不能。

——虽然可能无法追上崔洛恒那个耀眼的背影,但是重新试一试又怎么样呢?

因为中国曾经的那位栏王,钻石联赛的s市分站赛,哪怕其他项目有所调整,但是110米栏的比赛却始终不曾变动。

当现场的预备声在体育场上空响起,路孟凡也做好了自己的预备准备——砰!

枪声响起,110米栏赛道上的选手们几乎只在一瞬间就全部弹射而出,同时,整个s市体育场的观众席上,加油呐喊声几乎让人产生了地动山摇的撼动感。

观众席上,观众们并不仅仅是呐喊,还有许多人手中挥舞国旗,将整个体育场的观众席都染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

观众们兴奋激动,而赛道上路孟凡反馈给他们的表现则让观众们变得更加激动了起来!

原以为成绩可能只能勉强在中段的路孟凡,在这一场比赛中却格外神勇,从攻过第三个栏架开始,他就紧紧地咬住了第三名的名次,让观众席上的观众们顿时更加激动疯狂!

“加油!!路孟凡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