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 哪儿也不去!(第2/3页)

“说英夷因上次修约被驳回心怀不满,蠢蠢欲动。不但英吉利派驻在香港的总督兼公使等夷酋叫嚣着要跟我大清开战,连驻守在香港的那些洋兵和洋商都在做准备。于是说服了文中堂,请文中堂奏请皇上命我移孝作忠,去广东潮州署理运同。想让我利用潮桥盐税在潮桥分司辖下的各盐场招募青壮编练一支可战之兵,万一广州出点啥事就算赶不及去协防,也能在关键时刻收拾残局。”

“可军机处的公文上说命你署理长芦运同,不是去广东署理运同!”

“那是因为肃顺大人晓得之后觉得不妥,跟皇上说潮桥盐税得用来平乱,就算我去了也没银子招兵练兵。二来潮运同才从四品,很难服众,就算广东政局动荡我一个从四品的运同也收拾不了残局,于是奏请皇上命我署理长芦运同,驻大沽口帮办海防。”

“帮办海防?”

“文祥说服文中堂奏请皇上命我去广东署理潮运同也好,肃顺大人奏请皇上命我去天津署理长芦运同也罢,防的都是洋人。因为洋人就是把广州城夷为平地也得不到他们想要的,想达到其目的只有跟道光年间一样北犯直隶。”

潘二苦着脸问:“四哥,你觉得洋人会不会真跟咱们开战?”

韩秀峰长叹口气,一脸无奈地说:“十二年修约之期已至,洋人提出的那些条件朝廷要是不答应,一定会开打。”

“那赶紧跟洋人谈,能不打就不打。再说现在各地乱成啥样了,就算打也不一定能打过啊!”

“咋谈,洋人提出的那些条件哪怕只答应一条都是丧权辱国,皇上不会答应,下面的文武大臣谁也不敢谈,甚至连提都不敢提。”

打长毛都那么凶险,更别说跟洋人开打了,段吉庆不假思索地说:“志行,这官不能做,广东不能去,天津一样不能去!”

“爹,皇上待我不薄,照理说应该赶紧进京领凭,赶紧去天津赴任,也好早做准备。但这件事没刚才说得那么简单,只能上折子跟皇上请罪。”

“此话怎讲?”

“文祥奏请的事,肃顺大人坚决反对,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多紧张。天津离京城太近了,我要是就这么上任,只会夹在他俩中间左右为难。”韩秀峰想了想,又无奈地说:“湖广也不去了,从今往后我哪儿也不去,就呆在老家。”

段吉庆觉得不去是应该的,但见女婿居然决定连湖广都不去,忍不住道:“志行,你正在守孝,不奉召皇上也不好说啥。就是孝满之后皇上又下旨,你一样可以奏请留乡终养老母。可这官缺不等人,要是就这么错过,将来再想谋个从四品的实缺就难了!”

“将来真要是做不上官,仕途真要是止步于此,我也没啥可后悔的。毕竟就算出仕,我一个捐纳出身的顶多能做到道员。但要是就这么呆在家里,避开肃顺大人跟文祥之间的纷争,至少人情还在。”

“可到时候人情在又有啥用?”

“我不一定能用上,但仕畅仕路他们能用上!”

韩秀峰摸摸下巴,又凝重地说:“爹,您没出过川,不晓得外头现在乱成了啥样。现而今两广闹天地会乱党,贵州闹教匪,云南苗乱,两江、湖广闹长毛,山东河南闹捻匪,据说陕甘的回人也在蠢蠢欲动,英吉利、法兰西和美利坚又虎视眈眈,真叫个内忧外患!说句大逆不道的话,皇上这江山究竟能坐多久,我心里是越来越没底。”

“四哥,不至于吧?”潘二惊诧地问。

“至不至于,你心里清楚。”韩秀峰抬头看看房梁,苦笑道:“不出去了,不再想什么封妻荫子,安安生生在家呆着,保妻儿老小平安才是正理。至于那些国之大事,也轮不着我一个捐纳出身的操心。”

段吉庆见他决心已定,再想到他刚才说的那番话,连忙道:“踏踏实实呆在家里也好,要说钱咱们赚着了,用不着再犯险。再说你现而今虽无官无职,但还有一个督办川东团练的差事,只要皇上没下旨夺去这差事,别说县太爷和府台,就是道台也得敬你几分!”

大清这江山能不能保住,韩秀峰要是不提,潘二真不会往这上面想。

韩秀峰一提,潘二赫然发现非常有道理,喃喃地说:“四哥,我听你的,我也不出去了。”

“长生,出不出仕先不着急决定,但县城的差事你不能就这么丢了。道台也好,府台和县太爷也罢,他们都是流官,对川东的安危既不会跟我们这些本地人这么上心,靠那些衙役和那点税银厘金他们也保不了我巴县平安。”

韩秀峰深吸口气,接着道:“天下大乱,我四川早晚也会乱,一旦乱起来只能靠我们自个儿!所以你得赶紧回县城,跟江宗海、关允中他们一道牢牢握住保甲局和石龙、文经、地藏、玉皇等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