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不能让他就这么回去!(第2/3页)

“是啊,他虽不是读书人,却比大多读书人明事理。”咸丰轻叹口气,又喃喃地说:“雨亭,你说他这会儿该到通州了吧。”

肃顺一愣,连忙道:“皇上,奴才估摸着他十有八九走陆路,从直隶经山西、陕西回四川,这会儿差不多该进入宛平地界儿了,晚上应该会在固安歇脚,反正不会经过通州。”

“也是啊,通州在东边。”

……

正如肃顺所说,韩秀峰不可能走通州,出城之后沿官道直接往南。

他和费二爷同乘一辆马车走在最前头,琴儿带着小家伙和黄钟音送的小丫鬟丁香乘坐另一辆马车紧随其后,再后头是十辆装着箱笼的骡车。

生怕箱笼掉下来或淋雨,不但麻绳绑着,还用油布裹得严严实实。

韩秀峰没几个家人,不等于这一路上没人伺候。

恩俊知道冯小鞭、冯小宝有个叫张桂才的表兄是走镖的,便连夜和大头一起找到张桂才,让张桂才找了四个信得过且拳脚功夫不错的镖师,一路护送韩秀峰一家回四川。而张桂才五人就这么骑着马在前后照应,甚至在每辆大车上都插上了镖旗。

费二爷探头瞧了一眼,又坐下来劝慰道:“志行,就这么开缺回乡是有些可惜,但也不用再为那些公事烦心,正所谓无官一身轻!”

想起当年为何来京城投供,韩秀峰抬头道:“二爷,其实我不觉得有多可惜,也没觉得有多遗憾。”

“就应该这么想,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何况仕途。”

“是啊,仔细想想我的仕途其实挺顺的,以捐纳出身能做到正五品通政司参议,还能以记名章京在军机章京上额外行走了好几个月,还想咋样,人可不能不知足,要知道有多少进士出身的官员也不一定能做到正五品。”

“顾老爷当年致仕时才从五品。”费二爷禁不住笑道。

韩秀峰摆摆手:“二爷,顾老爷那会儿虽只是从五品,但顾老爷跟黄老爷一样是位卑权重的御史,我可不敢跟他老人家比。”

“他是御史,你还是小军机呢,有啥不能比的?不过想想真是惋惜,他咋就说走就走了呢,要是他老人家没仙逝,知道你这么争气一定会很高兴。”

“所以说人有旦夕祸福,谁能想到我爹才过几天好日子,才享了几天福,就……就走了。谁又能想到潘二当年为了讨债跟我一道进京,不但讨着了债还做上了官,这才正儿八经做了几天官,他爹就跟我爹在同一天走了,就得跟我一样开缺回乡丁忧。”

“一起来一起回,志行,听你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冥冥之中似乎真有天意。”

……

边走边聊起往事,时间过得飞快。因为带的东西太多,这路赶得倒不快。加之冬天黑得早,赶到永定河渡口时太阳已落山。

韩秀峰担心渡船不稳,刚下来准备喊琴儿和小家伙先下车,北边官道上竟扬起一片尘土,紧接着依稀传来一阵马蹄声。

张桂才以为韩秀峰担心遇上贼人下车的,策马跑过来道:“韩老爷放心,这一路小的常走,这一路不会有什么贼匪,小的估摸着往这边来的是传递军情的官差,咱往边上靠靠,让他们先渡河便是。”

“好,你让大家伙往边上靠靠。”

车夫们谁也不想被丘八的马撞上,急忙在张桂才示意下把车往路边赶。这边刚把道让开,骑着快马的官差就出现在眼前。

韩秀峰大吃一惊,因为他们不但全用丝绢蒙着口鼻,而且领头的竟是从一品顶带。

“志行,是你吗?”

韩秀峰反应过来,连忙迎上去道:“肃大人,您怎么来了,您这是打算去哪儿公干?”

“总算追上了,”肃顺马上功夫不错,麻利地翻身下马,扔下马鞭笑看着他迎上来道:“韩秀峰接旨!”

又有啥旨意?

韩秀峰糊涂了,顾不上地上有多脏,急忙跪下道:“臣韩秀峰躬请圣安!”

“圣躬安。”

肃顺清了清嗓子,抑扬顿挫地说:“自寇乱以来,地方公事,官自不能离绅而有为,着丁忧在籍之通政司参议韩秀峰,墨绖从戎,以素服参事,帮办重庆府各州县团练事宜。赏从四品顶戴,授知府衔,饬调河营文武员弁十名以资差遣!”

“肃大人,下官是回籍丁忧的……”

“先领旨谢恩,别的事待会儿跟你细说。”

韩秀峰反应过来,急忙跪谢道:“臣韩秀峰接旨,臣韩秀峰谢皇上隆恩!”

“这还差不多。”

肃顺从亲卫手中接过手巾擦了把满是尘土的脸,随即把韩秀峰拉到一边,紧攥着韩秀峰胳膊埋怨道:“志行,我晓得你是不想让我为难,但丁忧这么大事也不能瞒着我呀,害我跑了一天,骑马骑得屁股都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