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八章 怕啥来啥(第2/3页)

“这是做什么,说不怪你就不怪你,当务之急是赶紧操办丧事,让你爹入土为安。”

“我弟那儿咋办,要不要给他捎个信儿?”

“是啊段经承,四娃子那边咋办?”

段吉庆深吸口气,紧攥着拳头道:“我这就给他写信,写好你帮我送日升昌去,县衙那边也要禀报一声。”

“可这么一来四娃子不就做不成官了!”关班头苦着脸道。

“啥叫做不成官,只有被革职永不叙用的才做不成官,志行这叫丁忧,也就三年的事。他今年才二十四,跟他差不多年纪的还在考秀才考举人,不就是三年吗,耽误不了多大事!”

“也是,不就三年嘛。”

……

与此同时,韩秀峰正在“听雨轩”跟费二爷下棋聊天。

省馆不但办了乡塾,还延聘了两位有名的文士坐馆执教,在京为官的同乡只要家里有娃的几乎都把娃送去了,小家伙也跟着去了,费二爷乐得享清闲,又过起了悠哉悠哉的神仙日子。

“志行,你晓得我早上送仕畅去省馆时见着了谁?”

“您老见着了谁?”韩秀峰放下卒子道。

费二爷拿起一颗棋笑道:“兵部侍郎卓大人。”

韩秀峰好奇地问:“他去省馆做什么,他和他爹不是喜欢避嫌吗?”

“跟咱们一样,送娃去念书的。至于避嫌,此一时彼一时,他爹虽官居一品、位极人臣,可已经很久不理事了。”费二爷走了一步棋,又意味深长地说:“要是没他爹,他能做上兵部侍郎?说句不中听的话,他爹要是撒手归西,他现而今这侍郎又能做多久?靠父荫只能靠一时,靠不了一世的。”

“所以想起了同乡同年?”

“我看应该是,不然他也不会拉着我说了好一会儿话。”

韩秀峰倍感意外:“他拉着您老说话?”

“问你的事,说久闻你的大名,一直无缘结交,说今后得空要多走动。”

“他还真瞧得起我。”

“话不能这么说,你不管咋说也是‘小军机’,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他放下身段愿意跟你结交也在情理之中。”

正如费二爷所说,有些人别看官做得很大,但根基不稳。

比如靠父荫身居高位的兵部侍郎卓云和军机大臣杜翰,没老爹关照的日子真不会好过。又比如穆荫,一个连举人都不是的内阁中书走狗屎运做上了军机大臣,要是不投靠肃顺在军机处也行走不了多久。

想到这些,韩秀峰不禁笑道:“二爷,听您老爷这么一说,突然发现我这官虽做得不大,但要比他们做得稳,至少不用担心稀里糊涂被降被革。”

“这是自然,你这官那是靠本事做上的,靠军功搏来的!”

费二爷笑了笑,接着道:“说起军功,段大人的那位同年曾国藩曾大人这次露大脸了,湖北六百里加急奏报,曾大人率湘勇自金口沿长江三路齐下,直抵鹦鹉洲,先后收复汉阳、汉口,并将江面上的长毛水师一举剿灭。据说贼将石凤魁、黄再兴见势不妙已带着残兵败将退出了武昌!”

“曾大人收复武昌了?”韩秀峰大吃一惊。

“应该是,回来时见湖广会馆张灯结彩,还有人在门口放炮。回来的路上我还遇着了江老爷,江老爷说湖南的那些京官别提有多高兴,甚至有人打赌皇上这次会让曾大人做湖北巡抚还是让曾大人做湖广总督。”

“听您老这么一说,我觉得曾大人还真有希望,他回乡时丁忧时就已经是侍郎,何况立下这么大战功。”韩秀峰想了想,接着道:“不管论出身还是论资历,江忠源那会儿比曾大人差远了,江忠源那会儿都能做上湖北布政使,甚至能署理上安徽巡抚,曾大人更不在话下。”

“话虽这么说,但现在不比江忠源那会儿。”

“您老何出此言?”韩秀峰故作好奇地问。

费二爷放下棋子,端起茶杯苦笑道:“江昊轩朋友多,消息灵通,他说文中堂和肃顺大人好像举荐过曾大人,结果恭亲王、怡亲王、郑亲王等王公没异议,倒是彭大人、周大人和翁大人觉得大不妥。满人没说啥,汉官反对,你说荒不荒唐?”

“这么说曾大人就算立下那么大战功,想做上巡抚却没那么容易?”

“没那么容易啊,所以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要是曾大人之前的官升得没那么快,官声没那么好,不像现而今这般在湖南士林中一呼百应,别说做巡抚,我看总督都能做上!”

“您老还真是旁观者清。”

“啥子旁观者清,我也是听江昊轩和黄老爷、吉老爷他们说的。”提到黄钟音,费二爷又想起件事:“志行,你不是让曹毓英帮着向恭亲王和彭大人他们禀报夷情吗,前天在府馆听黄老爷说肃顺大人好像很器重曹毓英,每次进宫只要遇着曹毓英,都会走上去说几句话,连称呼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