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全是坏消息(第2/3页)

“吴大人是曾大人的恩师,曾大人怎会见死不救,张德坚现而今在曾大人麾下效力,他在信里说曾大人曾让他给吴大人送过一封信,劝吴大人不要去黄州。可吴大人说君命不可违,执意要去,他只能带着吴大人给曾大人的回信又去了湖南。”

吴文镕究竟是咋死的,伍肇龄心知肚明,只能劝慰道:“志行,逝者已逝,生者如斯,事已至此只能节哀。”

“不节哀还能咋样,”韩秀峰起身走到书架前,取下一个木匣,从木匣里拿出一本册子,翻到空白的一页,一边磨墨一边凝重地说:“我得把他的生平记下来,不然忙着忙着真会忙忘了。”

伍肇龄走过来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因为这本册子上竟已经记录了二十几页,每页都用工整的小楷记录着两个人的生平!

想到这意味着四十多条人命,伍肇龄五味杂陈地说:“是应该记下来,有些朋友无官无职或官职低微,朝廷不会记,我们可不能忘了。”

“我就是这么想的,至少记下来每到清明时节还可以拿出来瞧瞧,可以给他们烧点纸。”

……

记这些韩秀峰从不假手于人,记下之后回到位置上,又拆看起书信。伍肇龄不是外人,韩秀峰不想让他干坐,边看边说着信里的事。

“还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薛焕说许大人因剿贼不力被革职不久,攻剿上海乱党的那些官兵就跟租界里的洋人打起来了,算上后来招募的乡勇一万多人,居然没打过四百多洋人,刘存厚和虎嵩林手下的那些兵勇被洋人一举击溃,最远的甚至溃逃到了苏州!”

涉及到洋人没小事,伍肇龄大吃一惊:“咋打起来的,哪边先动的手,死伤重不重?”

“从薛焕的信上看,是几个穷凶极恶的丘八先挑起的事端,他们竟跑到租界去偷洋人盖房子的木料,甚至围攻英吉利洋商和传教士。不过在我看来看似偶然,其实就算没那几个丘八早晚也会打起来。”

“此话怎讲?”

“因为洋人一直想重新修约,想扩大租界,那几个丘八正好给了洋人大打出手的借口,”韩秀峰低头看了看信,接着道:“洋人不但趁火打劫,还跟盘踞在上海县城里的乱党勾连。正当官军还击、跟洋人打得不可开交时,县城里的乱党按照事先跟洋人的约定,从西门杀出,官军被迫分兵迎战。

老天爷又不开眼,刮起了东北风,洋人就趁着东北风朝官军放枪放炮,官军营帐瞬间被点燃,烈焰飞腾。官兵阵脚大乱,加上逆风放枪、烟雾迷眼,于官军十分不利,打了没半个时辰就纷纷逃出大营。迎击乱党的官兵见营中火起,急忙回救,见大营陷入火海,也随之四散溃逃。”

“一败涂地!”

“意料之中的事,其实我早提醒过他们,别看洋人兵少,但洋人火器犀利,而且训练有素,可他们不信!”

伍肇龄担心洋人一不做二不休,急切地问:“现在呢,现在那边咋样?”

“认输,吉尔杭阿不敢去,刘存厚只能硬着头皮单骑入租界跟洋人请罪,薛焕说洋人答应言和,不过要重新修订租界土地章程。”

“割地?”

“说是租借,其实跟割地没啥两样。”韩秀峰长叹口气。

伍肇龄猛然意识到朝廷已被长毛搞得焦头烂额,不跟再跟洋人轻起战端,连忙道:“反正上海都已经开埠了,再租借百十亩田地给洋商又有何妨。”

“只能这么想了,”韩秀峰苦笑着点点头,接着道:“许大人被革职,吉尔杭阿和杨能格虽升官了但没落着个好,反倒是乔松年捡了个大便宜,擢升道员,授常镇通海道,还赏戴花翎。”

“你要是没调任现而今这永定河南岸同知,要是还在上海,我估摸也能捡个便宜,说不定能署理上松江知府。”

“崧生兄,您别玩笑了,只要有吉尔杭阿在,乔松年升任道台空出来的松江知府,怎么轮也轮不着我。何况松江知府也没啥做头,既要平乱,又要跟洋人打交道,还要协济江南大营军饷,想想就怕人。”

“这倒是,做那个知府哪有现在这么自在。”伍肇龄笑了笑,又好奇地问:“郭仲霁都跟你说了啥?”

“郭大人被我给连累了,杨能格晓得他跟我的交情,自然不会给他好脸色看,现而今只剩下个督办里下河各州县团练的差事。”

江苏巡抚管不着江北的事,两江总督能管着但鞭长莫及,所以新任江宁布政使杨能格成了江北官职最高的文官。而郭沛霖不再署理两淮盐运使,只是分巡淮扬兵备道,今后就得听杨能格的……

想到这些,伍肇龄意识到郭沛霖的日子不好过,连忙岔开话题:“这么多封书信,难道就没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