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靠山来了(第2/3页)

“有信,你咋不早说!”

“您几位正在说话,小的不敢开口。”

“赶紧拿来。”

“哦。”

苏觉明急忙从包裹里取出一叠信,韩秀峰歉意的笑了笑,当着众人面一封一封拆阅起来。

有老丈人托进京赶考的举人捎到会馆的家信,有黄钟音、吉云飞、何恒的信,有温掌柜禀报会馆大小事务的信,有从未见过面的同乡刘存厚的信,再就是刚才说的新任江苏按察使署理漕运总督查文经让刘存厚捎来的信。

韩宸没想到韩秀峰竟跟查大人搭了上了关系,一直强忍到韩秀峰看完才急切地问:“志行,查大人在信里说啥了?”

“这信不是查大人写给我的,是我们的同乡,甘肃布政使段大人托查大人捎给我的,”韩秀峰放下信感叹道:“段大人待我如子侄,远在甘肃还记着我,在为查大人送行时特意请查大人到任之后多关照。”

“原来是段大人的信,哎呀,我韩宸说起来也是重庆府人,可直到今天都无缘去拜见段大人。”

“都是同乡,以后有的是机会。”韩秀峰放下信,又凝重地说:“还有一个噩耗,家岳在信里说顾老爷去年腊月仙去了,老人家走得很突然,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没有顾老爷的提携,就没我韩秀峰的今天,他老人家仙去三个多月我才晓得,甚至都没法儿去他老人家坟前祭奠,想想真愧对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志行,别这样,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别说有知遇之恩的顾老爷走了,就算……就算家里有人仙逝,我们这些在外为官的一时半会儿也回不去。”

“是啊韩老弟,谁让我们身不由己呢,只能节哀。”

“唉,怎么会这样,”韩秀峰长叹口气,接着道:“再就是向大人差家人去过京城,找到了黄御史和吉老爷他们,他在外领兵,少不了一些非议,想请在京的同乡帮着留意朝堂上的动静,帮着活动活动。”

“我们人微言轻,而且也不是京官,我们可帮不上忙。”

“黄御史和吉老爷倒不是想让我们帮向大人啥忙,而是担心我们的安危,让我们要是遇上啥难事就去投奔向大人,向大人一样是同乡,他一定会收留的。”

韩宸这些年一直“孤苦伶仃”,看着韩秀峰手边那一叠信,不禁叹道:“有同乡跟没同乡就是不一样!”

“是啊,这让我想起去京城前顾老爷说过的一句话。”

“顾老爷说啥了?”

“出门在外,首重乡谊。”

周兴远很是羡慕他们,酸溜溜地说:“看样子我也得去找找同乡。”

“周兄,你的同乡可比我们的同乡多,远的不说,扬州府就有好几个,比如清军总捕同知徐瀛,就是你们湖北黄陂人。”

“去找徐瀛,韩老弟,你别开玩笑了,你们已经把人家得罪死了,他晓得你我有交情,才不会待见我呢!”

“周兄,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我可没得罪过他,得罪他的是张之杲,是李昌经,是泰州城里那些贪生怕死的文武官员。”

“你以为徐瀛是傻子?”周兴远忍不住笑道。

韩秀峰也忍不住笑了,想想又好奇地问:“对了,徐瀛现在去哪儿了,都在忙些啥?”

“他去了仙女庙,不但帮办营务的雷以诚驻仙女庙,新任扬州知府、江都知县、甘泉知县和仪真知县全驻在仙女庙,他身为扬州府同知自然不能离府衙太远。”

“新任知府是谁?”

“福珠朗阿,满洲正白旗监生。”周兴远顿了顿,又如数家珍地说:“新任江都知县姓李,名辉德,举人出身;新任甘泉知县姓谢,叫谢范卿;年前被革职查办的都棨森不晓得走了谁的门路,不但开复了而且接着做仪真知县。”

“仪真都被贼匪给占了,这个县太爷有啥做头。”

“韩老弟,提起仪真我想起件事,张翊国之前不是说太平贼匪的仪真守将黄德生想归降吗,八成是走漏了消息,探报说前些天黄德生被斩了,现在的贼匪守将姓吴,叫吴孝如。”

“就晓得这个姓黄的很难成事!”

韩秀峰话音刚落,周兴远接着道:“新任江宁布政使姓陈,叫陈启迈,道光十八年进士,曾做过直隶布政使,驻徐州,办理江北官军的粮台事宜。淮扬道还是曹文昭,还是驻清江浦。”

韩宸身为盐官,禁不住问:“新任运司是谁?”

“郭沛霖,我来前刚到任,扬州不是被贼匪占了吗,他只能移驻泰州,运司衙门就设在离州衙不远的天后宫。”

这位是真正的靠山,韩秀峰不禁笑道:“郭大人终于来了,周兄,你咋不早说!”

“你认得新任两淮盐运使?”

“何止认得,哈哈哈!裕之兄,有郭大人在,你别说很快会由署理变成实授,就是想去富安场做大使也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