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找到你(第2/3页)

陈经纪狂喜,“来看房之前前我曾经和夫人说过价格,租金一年五十两,外加十两押金,到期房屋家具若无损坏,十两银子一概退还给夫人,这样一共就六十两银子——夫人目前在何处落脚?我们去夫人住处签契约,当面交付银子和钥匙。”

小寡妇是个爽快人,当即拿出一张五十两的银票和十两银元宝,“就在这里签吧。”

按照行规,陈经纪可从中抽取房租的十分之一——五两银子的经纪费。

陈经纪又兴奋又懊悔:这小寡妇明显是急于寻找住处啊,否则不会把这么大一笔钱放在身上,还没讨价还价,或许我开价七十两银子的租金都能答应!

但是木已成舟,陈经纪后悔也是来不及了,他打开笔盒,拿出一支笔,用舌头舔润了笔尖,两人签了字据,签字画押时,小寡妇写下名字,“魏采薇”。

这个烫手山芋般的房子终于租出去了。

陈经纪赚了钱,心情大好,给小寡妇拍马屁,摇头晃脑的念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这是诗经里的名诗,魏大夫好姓名。”

魏采薇笑了笑,拿起桌上的钥匙,“一事不烦二主,我的行礼还在鼓楼西斜街的三通客栈,我初来乍到,不知此地车马行在何处,还要劳烦陈经纪帮忙雇一辆车把行李运到——”

魏采薇环视这栋房子,“家里。”

这便是决定在此处安家了。

陈经纪见她出手阔绰,一出手就是六十两银子,小小年纪就敢自立门户开医馆,想必是个有真本事的女医,将来或许能够做长久生意,便拍了拍胸膛说道:

“这等小事,包在我身上,我店里就有一辆骡车,帮着魏大夫把行李运过来——不收钱。”

陈经纪赶着骡车去三通客栈,魏采薇已经在门口大马路旁边等着了,她双手捧着一个红布包裹的长条物件,身边堆着三个大箱子。

陈经纪和店小二把箱子搬到马车上,魏采薇始终捧着那块红布物件,看来这是她最珍视的一件行李。

到了甜水巷新居,魏采薇揭开红布,将里头的灵牌放在香案上,还拿出手帕,轻轻擦拭灵牌上几乎不存在的灰尘。

她点燃一盏琉璃灯,取了三炷香凑在灯火上点燃,口中默念有词,虔诚祝祷。

陈经纪气喘吁吁的将第一个箱子搬进来,看到香案上的灵牌写着“亡夫汪二郎之灵”。

陈经纪告辞之时,魏采薇开了箱子,取出一个小木匣,“这是我自己做的消暑丸,天气渐热,在水里化开代茶饮,最能解暑气。”

陈经纪捧着木匣叠声感谢。

送走了经纪,魏采薇开箱取出一个双肩的布袋背起来,布袋两边插着两个小旗,分别写着”妇科圣手“和“妙手回春”。

她戴上一顶斗笠,帽圈下方垂着黑纱,用来遮蔽日光和漫天柳絮,在门环上了一把铜锁,拿出一个空心烧饼般的铁环,铁环中心可以套上三根手指,环内有三颗铁珠子。

她将铁环套在大拇指上,轻轻转动,环中滚珠撞击,哗啦啦的走珠之声顿时响彻甜水巷。

这个铁环叫做虎撑,是游医们独有的一种响器。

走街串巷的行当里头,行医的、卖炭的、卖香油、算命的等八个行当不准高声喧哗招揽生意,只能晃动独有的响器做买卖,有“八不语”之称。

卖炭的是拨浪鼓;算命的木棍敲铜锣叫做报君知;卖香油的是梆子,行医就是虎撑。

魏采薇转动着虎撑,在漫天柳絮的初夏早晨消失在甜水巷。

一天很快过去了,柳絮一层层的盖在路面上,就像下雪似的。

近黄昏时,一只马蹄的铁掌踏进了甜水巷,骏马奔腾,激起地面千堆雪般的柳絮。

一个少年拍马疾驰,马背上还横趴着一个男子,他面朝下,双腿垂在马背的另一边,身体就像一块破布似的随着马背起起伏伏,好几次差点被颠下来,被骑马的少年腾出一只手牢牢按在马背上。

大明无论男女童年都要剃发,只留头顶一缕头发扎辫子,额头和脑后都要剃光光,到了十岁左右时才开始留头发。

这个少年留头没几年,顶发梳成髻,插戴一根闪瞎人眼的金簪,额前的短刘海和脑后因为太短还无法扎进发髻的碎发散开,在满是柳絮的空气中肆意飞扬。

伴随着剁剁马蹄声的,还有横趴在马背上男子的尖叫,“大夏!汪大夏!汪二少!祖宗!你是我祖宗行了吧!求祖宗放开我啊!我颠的连隔夜饭都快吐出来!”

听声音,正是早上把房子租给魏采薇的陈经纪。

汪大夏不为所动,还狠狠拍了一下马背上陈经纪的屁股,“把钱退了,把人赶走!”

陈经纪已是吐无可吐,只能哇哇干呕,“契约签了,租金已经交给你母亲了,生米煮成熟饭,如何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