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满城修(第2/4页)

在她最痛苦的时候,是因为夜里有小鱼儿们陪着她说话,才度过了那段时光,她想要在未来的生命里,偶尔做梦可以和它们说说话。

*

京都里郧安砚的风靡终于消息传到了这个静谧的郧安县来,周家的大老爷要不是因为三弟妹要生了,打算在家多待一阵,不然就打算去孟州请霖邱先生来雕琢这一批郧安砚,现在还没来得及去请人,结果就知道了这郧安砚已经有商人来打听了,出的价格还有要的份数都出乎了他的意料。

头一批过来的商人不愿意说实话,只说要大量购买郧安砚,周朝是做生意的老手,可不会被忽悠,这郧安砚开出来的时间不过是短短几个月,还大肆购买,定然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他不知道。

周朝打听了一番之后就知道了太子那里得到了郧安砚,走了礼部尚书还有昭苏先生路子,让郧安砚名声大噪,有了砚中极品的评价。

既然是砚中极品,那价格定然是要定在红丝砚之上的,周朝虽然不知道怎么走了太子的门路,先卖郧安砚是正经,于是重新定价,价格恰好比红丝砚贵上一两银子。

定下了价格,周朝忙碌起来,几乎每日就要见一次林鹤,两人需要定下招募开采郧安石的人手,负责打磨的人手,每日里忙着和那些商人打机锋。

在拿了一千两的订金之后,郧安砚的开采提上了日程。

在郧安县里招人去开采郧安石,还要请经验丰富的老人过来教学徒,让这批人掏箱底自然是要出高价的。这一千两花得精光,勉强交了第一批郧安砚,得到了剩下的九千两银子。

九千两银子缓解了燃眉之急,林鹤有条不紊地安排下新的项目,翻修原先翔安县和郧河县的集市,把集市的地面修得平整,开凿出排污水的沟渠,新建了两地的集市。

郧安砚的意外扬名,林鹤最终分析应当是女儿给沈家少爷的砚起了作用,那位沈少爷和太子赵翊林是表兄弟,所以砚才会到了太子的手中,最终辗转到了欧旵的手中。

林鹤心中想着,下次沈家寄来东西,要多准备一些好东西给捎带过去,好感激这位沈家少爷。

林鹤让周家两兄弟忙着郧安砚的事,他每日里清算了银两,几乎是银两到手了,第二日转手就花了出去。

以前的郧河县落魄,翔安县要强得多,那只是因为少了洪涝罢了,翔安县百姓的日子也并不富足,而随着官府花出去了这些银子,百姓的日子肉眼可见好了起来。

林鹤要做的事情不少,因为修筑集市、翻修护城墙,需要的人手不少,整个新的郧安县里青壮都通过给官府出力,赚了不少银子,林鹤注意到,集市上买肉的人比过去多了不少,县城里轮到饭点,饭菜的香气比以前更胜,那是多了油水的滋味。

以前郧河县每年的人口是迁出的多,而现在因为需要招工让人开采郧安砚,河堤都还一直在招人修筑,需要的青壮多,盘点下来,人口增长了不少,有异乡人失去了土地,四处迁徙,看到了此处需要的人多,也不排外,招工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干脆把旧户迁到此地。

林鹤自从郧安砚开采以来,一直忙着县中的各种庶务,已经一个多月都不曾有过休沐日,在城外桃花开的时候,林鹤难得闲下来,在休沐日的时候与母亲妻子女儿一起在外赏花。

原本郧河县的城外种下了大片的花,在阳春三月,这些花都开了,姹紫嫣红煞是好看,别说是原本郧河县里的人,周遭临近的几个县里的富户也喜欢到这里踏青。

在临近官亭的地方栽了许多的桃树,此时落英缤纷,花瓣纷纷扬扬落下,宛若是仙境一样。

就像是周朝说的,有人的地方,就有生意,百姓就容易富足。在这里做生意,也不用交什么费用,要做的就是带上一个桶,不要的东西得扔到桶中,离开的时候,得把自己的东西带走。

这里的摊位都热热闹闹的。

有人端着熬得香浓的糖汁在这里摆摊卖糖画,有小姑娘拉住了母亲的衣袖,“娘,我要这个,要这个糖画。”还有生得圆嘟嘟的男童哭嚷着要买糖画,等到父母买了之后,霎时间就收了音,哪儿有哭过的痕迹?

有人卖麦芽糖,叮叮当当敲着,不少人闻到了其他的香气,舍不得花钱买太多东西,就花几文钱买一些麦芽糖,用油纸包好抄到衣袖里,饿了的时候,口中含着一小块儿麦芽糖。

还有人卖肉夹馍,炉子上熬制着卤汁,咕嘟咕嘟地冒出小小水泡,每当有了客人,用筷子夹出一块儿肥瘦相间的肉,在案板上切成碎肉,另一只手拿出炊饼,刀在饼上对半剖开,两三下把肉沫均匀夹在里面,最后浇上一点卤汁,吃这种肉夹馍要很小心,不然汁水会不小心弄到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