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第3/3页)

当时的大清顺治皇帝得到消息,直接下令禁教。其他耶稣会传教士闻讯,立马派代表回罗马争取,于是教皇改变策略,又颁布手谕表示同意。

然后多明我会反对,几方争执,教皇又颁布诏令,三项命令都不一样,传教士们对上述三项命令,不知道该怎么办,随后二十余年间传教局面就更为混乱。”

胤祉皱眉,保康也皱眉。

后面的事儿他们也大体知道一些。

宗教和政治总是挂钩。大清越来越强大,对这些传教士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大清几次禁教沸沸扬扬,欧洲人称为“教难日”。

再随着大清和西方的来往越来越多,争论的范围扩大,直接上升到“中国礼仪威胁论”。

胤禛喝口茶接着解释:“矛盾的激化在七年前,英吉利传教会在福建坚决反对中国礼仪,再次把中国礼仪问题提交罗马教皇仲裁。他的对头立马将事情告诉福建地方官……”

地方官上报,汗阿玛本来打算好好说话,奈何教皇直接下禁令。于是汗阿玛也直接下禁令。

朝廷动兵驱逐一大批西洋传教士回国,封禁、拆除福建广东小琉球等等地方的天主教教堂,就差没说天主教是邪教。

“中国欢迎平等交流的耶稣会士,欢迎互相尊重习俗的耶稣会士…………中国民间祭祖、祀孔乃传统文化之一部分,不与任何教派礼仪同日而语。中国对外国传教士之间的争论不感兴趣,不插手……”

圣旨颁发,南方地方官直接规定,凡在大清之外国传教土,凡尊重中国民俗礼仪并遵守《传教规》者,领取传教印票,继续开展宗教活动,否则一律驱逐出境,犯法者按《大清律》严办。

胤禛长长的一段“历史”讲完,眼神儿示意,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保康表示听懂了,小小的惊讶:“这个时代,罗马教皇在欧洲的权利都已经日趋下跌,他们还想控制中国政权?”

胤祉也觉得稀奇:“这事我当时在编书也听说了,我现在还不能理解。他们是不是以为中国是罗马教廷的‘新地盘’?”

胤禛一脸的一言难尽:“他们真就这么认为的。开恩一样弄一个‘八项准许事项’,好像他们是中国的‘上帝’。汗阿玛气不过,下令‘不允许西洋人在中国传教,全面禁止。’”

保康眨巴眼睛。

“然后?”

“然后大清和罗马僵持。欧洲各国反应不一。罗马教廷内部分成两派争斗起来。一派激进,扬言和大清朝廷屈服者,应该开除教籍被火烧死;一派主张温和对待。”

保康点头。路易十四反抗教廷干涉法兰西政务,英诺森十二世都去求和,更何况对待大清?

弄明白前因后果,弄明白他们之间的争斗已经白热化,就差自己这一把火,考虑到大清的改革还需要欧洲文化的刺激,保康果断出手算计那位“极端反中人士”以及他的朋党。

不过由于大清商人告状一事,他后来思考一番,心有顾虑:“从罗马离开后,我们出发去西西里岛看看。”

顿了顿,“大清商人在外面国家受到委屈,应该多和我们说说。”

欧洲有一部分人自视甚高,歧视东方人,排斥大清人,他都不知道。保康眉眼纠结,觉得他应该知道,应该想办法教训教训这些人。

胤禛嘴角一挑微笑,胤祉哈哈哈笑直接说道:“他们都是欺软怕硬的人,也是看人下菜碟的人。别看他们喊‘欧洲中心论’喊得凶,提到保康弟弟就是顶礼膜拜。”

“这也是上次汗阿玛规定,出海的大清人都要学习礼仪的原因。甭管是谁,首先要自尊自重,特别是做生意要诚信。”

保康听得挺高兴。大清人眼看富裕起来,文明礼仪方面更要跟上。他摸着下巴思考,出海的人,真不好管理。大清太大了,国内都不好管理。

不过他人在欧洲,暂时急不来。

…………

保康在罗马这般“愉快”地呆十天,继各种舞会和茶话会之后,新教皇登基典礼过后,他就开始看罗马的建筑,文化、历史……吃美食、看美景,还喜欢自己逛在罗马的小街小巷上。

当然,他有空也有和旺多姆公爵、欧根亲王通信,交换彼此的情报。

路易国王收到旺多姆公爵的退兵请求不答应,奥地利皇帝命令欧根亲王去支持其他战场,保康小小的无奈,得知他们会尽可能地减少彼此的伤亡,近可能多“俘虏”对方的士兵,也就放了心。

九月初五,保康收到米兰公爵的“通知书”,自觉此次意大利之行非常圆满,挂念西西里岛的大清子民,来和新教皇本笃十三世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