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十样花21(第3/4页)

“至于那俢死之术……”

冯钦回头看霍危楼,很是不可思议的道:“侯爷别忘了,当初侯爷查案需要找人了解道家教义,世子找到了烨儿跟前,我一听是公差,便立刻登门拜访,这俢死之术,还是我告诉侯爷的,试问天底下有哪个凶手会如此蠢笨的自己送上门去?”

霍危楼看向冯钦,“那敢问伯爷,丹炉之内为何有金银?而这火势起的突然,伯爷炼丹多年,这还是头一次被丹炉倒塌所伤吧?”

冯钦更觉可笑了,“丹炉内有金银,乃因此番所炼丹药要奉给太后娘娘,我便用了许多金银玉石,为了将这些炼化,我用了比平日里更多的炉炭,这才使得丹炉不堪重负倒塌下来,我更因此受伤,我的伤势是太医看过的,陛下也知,我如此一意外,难道和侯爷要查的案子有了关联?”

霍危楼沉默下来,冯钦此刻极尽苦诉与安阳情谊,令人感怀他待安阳情深,又将丹炉倒塌形容成意外,更将为太后炼丹牵扯进来,建和帝不明内情,已生恻隐之心,而偏偏直使司如今的确不曾查到直接罪证。

再如何辩也无用,反而会令忠义伯更显委屈,而此时,一个小太监快步行至殿门外,几句低语之后,外面的小太监轻声道:“陛下,太后娘娘来了——”

霍危楼剑眉大皱,眼风扫向门口时,正看到冯钦紧绷的肩背松落下来。

……

薄若幽想第一时间知道消息,便彻夜未曾归家,等到半夜,心知天亮之前多半无消息回来,便在霍危楼暖阁暂歇了下来,第二日天明时分,刚起身,便问城外可有消息来,福公公安抚她,待用了早膳,便陪她一同候着。

直等到正午时分,一绣衣使快马入城,直奔侯府,不多时至薄若幽跟前,恭敬的道:“县主,在忠义伯城外的庄子地宫里找到了两具尸体,一具女尸,一具五六岁男童的尸体,藏在冰棺中,已经成霉尸模样,看着放了多年,似乎正是安阳郡主和伯府长子冯钰。”

薄若幽眼底大亮,“真的找到了!”

绣衣使继续道:“只是出了这两具尸首,并未发现其他可疑之物,虽然在丹炉内发现了熔过的金银,却并不证明与案子有关,不仅如此,忠义伯不知怎么向宫中报了信,陛下已经让侯爷和忠义伯入宫了,此刻想来正在面圣。”

福安一愕,“入宫面圣?”

绣衣使将福全去庄子上的言辞说了一遍,福安面露难色,“不好,这忠义伯是早有准备,咱们这位太后娘娘从前极其宠爱安阳,连带着对忠义伯也十分爱重,后来忠义伯信道,又时常给太后说道经,此番他必定是向太后求助,若无实证,又有太后作保,那可当真拿不住忠义伯了。”

薄若幽听得着急,“他果真是做贼心虚,否则怎会如此安排?”言毕又问绣衣使,“当真无旁的线索?”

“诡异之处极多,可的确无直接证据,我们到的时候,那地宫在丹房之下,已经被掩住,后来还是挖了几处找出入口的,地宫内十分干净,找不到血迹和谋害人的迹象,庄子里我们也搜查了一遍,也无任何古怪。”

“和佛宝有关的线索呢?”

绣衣使摇头,“没有别的了,只有那丹炉内的金银,只不过金银谁都有,并不能证明便是佛宝上的,侯爷入宫,眼下是孙大人和路都尉在指挥搜查,来回禀县主,亦是都尉之意。”

薄若幽未见过七宝舍利塔,也未见过佛骨舍利,可她在法门寺之时,曾翻看过许多有关佛宝的记载,那些佛家典籍之上曾细细描绘过这些佛宝。

“我记得舍利塔之上除了金银之外,还有许多宝石玉髓,这些东西据我所知并不能被完全熔炼,还是要仔细搜索这些东西,而距离上一宗案子过去了两年,庄子里多半无血迹这些直观线索,可以找与邪教有关之物。”

薄若幽说完,绣衣使应是,又返身出城往庄子上去,薄若幽又看福公公,“公公可能派个人去宫里打探打探消息?侯爷不知何时才能出来。”

福安本就出自宫闱,而侯府内多有机灵侍从,他立刻出门去交代,薄若幽心底生出些不安之感,若此番被忠义伯遮掩过去,而关键证据都被摧毁,只怕再无定罪之时。

她脑海中飞速转动,仍在想是否有遗漏之处,而同一时间的昭阳殿中,太后宋氏正在为安阳郡主垂泪。

她叹息的抹了抹眼角,“冯钦,你执念太重,这与你修道无为乃是相悖的,听哀家的话,还是让安阳和钰儿的尸身回归祖陵吧,免得她们泉下难安,哀家常听人说,阳间有人牵挂太甚,阴间的人不愿投胎,已经快二十年了,你也该放下了。”

怕冯钦不愿,她又压低声音道:“此事有违伦常,传出去对你们伯府谁都不好听,今夜令人开了祖陵,将安阳和钰儿重新下葬,也算人不知鬼不觉,来日做几场法事,此事便算平了,陛下和哀家,也不会怪你这般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