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衣带渐宽终不悔(第5/9页)

虽然我有旨不扰其他香客朝拜,但普济仍将普贤殿空出来专供我祈福。又将离垢院设为我暂住之所。离垢院四周高树笼罩,因山环林障,气流回旋,屋面上无枯枝败叶,整个院落无尘无垢,干干净净,人们视为奇迹。故先帝亲笔赐书“离垢园。此处,也多成了皇室亲眷礼佛暂歇之地。

我心中感激,但我此行除了为轩儿祈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隐瞒了所有人,又借了佛祖的名义,实在是不敬。为此我心中忐忑不定,命惠菊去收拾厢房,自己直接走进普贤殿,带了一颗诚心跪在莲花蒲团之上,凝神屏息地诵起经书来。

普贤菩萨梵语为“三曼多跋陀罗”,即普遍贤善的意思。普贤因广修“十大行愿”,又称“大行愿王”。“愿”是理想,“行”是实践。普济将此殿给我祈福,也是明我心意了。

太阳沉下去的时候,香客皆散尽了,晚课在一阵击鼓声中开始,有梵梵佛音传来。西天边际还有最后一抹云霞,鸟儿成群飞过天空,叽叽喳喳飞进了法线山上茂密而层峦的翠波之中。一切都是那般祥和,天地间只剩下了安宁与美好,只留了疏淡清雅之气。

我独自坐在厢房里把玩手上一串黄玉佛珠,那剔透温润的颜色令人心静。我微阖了眼睛诵读《般若经》,整个身心沉浸在佛法无边的救赎之中。

“吱呀”一声响,惠菊轻手轻脚走进来,却只侍立一旁不打扰我。我沉着心默完一遍,缓缓放下佛珠,看着她道:“找到了?” 

“回娘娘话,确实有条小路可以下山。只是⋯⋯”她欲言又止。

我将佛珠收起,起身道:“只是小路僻静难行,此时天色渐沉,怕有危险?”

蕙菊掩口笑道:“娘娘真是厉害!奴婢正打算这样说呢。”

我也笑起来:“所以本宫带的是小喜子啊。”

蕙菊点点头:“那奴婢这就为娘娘更衣,晚了怕城门会关呢。”

下山的小路确实曲折,但也是平日僧人进山砍柴打水之路,故简单铺了碎石。一路上只听见风过树梢的声音,伴着鞋底的“沙沙”声,落日的余晖将山林染成橘色,令人观之暖心,而呼吸间都是山林特有的清芬气息,令人倍感舒畅。

我毕竟在黄家村生活过,这样的小路走起来没什么问题,如此,当我们到达城门时正赶上关门前的最后时刻。

万春楼十分好找,比我当年所见扩大了一半,临街新添了一幢两层三间装饰簇新的花楼。楼上是妩媚风情的青楼女子,楼下是络绎不绝的华贵车马。那一张张浓妆艳抹的俏脸热情如烈火,那一块块精美别致的绣帕挥舞如彩蝶。浓烈的脂粉香气老远便能闻见,而娇笑声、招呼声更是令整条街都热闹起来。

我与蕙菊皆做男装打扮,又贴了胡须,故不会被人轻易认出。从街头走进万春楼正门的短短几步,我已看到许多通身华贵的官员、豪绅,暗暗记下样貌特征,这才与蕙菊、小喜子走了进去。

甫一进万春楼,我顿时惊讶无比。这主楼高大宽阔,高五层,呈“回”字型。内里布了亭台楼阁之景,中庭植一巨木,洒下绿荫片片,树下蜿蜒了一条小溪,曲曲折折经过了这万春楼大半位置。溪上飘荡着莲花灯,甚至有一艘精巧的花舟,载了娇美的女子荡漾在曲水之中。而整个中庭,也被着曲折的溪水分成了不同价钱的区域。

手臂粗的红烛将主楼照的恍若白日,柱子上贴金嵌宝,桌椅上包银镶玉。每层挂起不同色的轻纱,越往上,装饰越华贵。

纵使我出身相府,嫁入皇宫,也从未见过如此贵重的装饰,如此露骨的奢华。

离前方舞台越近处,布置得越雅致精巧,甚至还有两座小亭,占据了绝佳的位置,垂下如烟轻纱,隔绝了宾客的目光。

四散处也有些圆形小台,美艳的舞姬在上面尽情表演,引来一阵阵叫好之声。

前方传来一些骚动,舞姬们停止舞蹈,与近前几个客人打情骂俏几句后迅速退下,众人也逐渐安静下来。只见前方高台上,一个女子弹着古琴浅声吟唱,她的歌喉婉转动听,清若黄鹂出谷:“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我负手站在远处,一袭月白色紫金滚边蟒缎儒衫,戴一顶和田白玉发冠,清色淡雅中露出几许低调的富贵之色。之所以选蟒缎,是考虑到来此处的人若不金银满身,老鸨怕不会重视。而蟒缎毕竟只有宗亲豪门才可穿着,象征了一定权势,一定会让老鸨侧目。

惠菊和小喜子各一身墨兰锦缎袍子,一个眉清目秀,一个英气十足。衣袖下摆皆以银线绣满了密密的“吉”字纹,是富贵人家公子的打扮。可他俩紧紧跟在我身后,神色严肃又不四处张望,明显是小厮的身份,更加为我添上一层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