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2/3页)

世子妃很迷茫的,她是见过老太太没错,可那会儿老太太都已经病入膏肓了。再说,她仅仅是“见过”呀!

好在,她还是很会说话的,品了一下王妃这话的意思,又想起最近阖府上下都在回味着老太太生前二三事,说得也都是老太太生前有多么的温柔和蔼慈祥可亲……

“那可不?母亲同老太太是愈发相像了。”

说这话时,世子妃那是满脸的真诚。生怕王妃不信,她还特地抬眼看向王妃身畔伺候了多年的嬷嬷,道:“嬷嬷可是这般认为的?母亲瞧着是愈发得有老太君当年的气度了。”

嬷嬷:……

这话要她怎么接?

王妃:……

我不如死了算了!

谁也不会说一个已经没了十年的老人坏话的,即便她生前并不是那么完美,但没关系,一旦人没了,活着的人对她只会有怀念,再无了怨念。

再说了,杨冬燕这情况跟别家还不同呢,她是“显过灵”的呀!

王妃整个人都不好了,她在短短半天时间内,接连遭遇到巨大的打击。偏生,先前王爷那次还能说他故意使坏,往她心口上扎刀,可世子妃是真的无辜的……

一旁的嬷嬷看出了主子内心的绝望凄凉,只能劝世子妃先行离开,又说供果一事由她看着办,横竖如今祭祀的准日子还未曾定下。

世子妃茫然的离开了,回到自己院子时,没瞧见今个儿本该休沐在家的世子,问了人才知道,世子被邀请去了青云书院。

“待世子回来了,告诉他我有事儿寻他。”

吩咐完这句后,世子妃径自回屋歇下了。就算她不知晓那些年真实的情况,看方才王妃在听完她的话后,那满脸震惊、不敢置信到绝望的表情,她还是看到了。

她觉得肯定是自己说错了话!

但是又不知道错在哪里。

……

彼时的青云书院里,却是以往常态的人声鼎沸。

在南陵郡,顶尖的书院遍地都是,青云书院便是其中之一。

永平王世子刘修是接了请帖才来到这青云书院的,原本他是没必要参与这些学子的诗会,但考虑到他还有个气死人不偿命的小堂弟没着落呢,只能硬着头皮跟这边打好交道,自然也得卖人家的面子。

没错,刘修是为了刘侾而来的。

贵为永平王府的嫡出少爷,哪怕是二房的,也不可能没地儿念书。别的不说,刘家的族学先生都起码是举人出身,再便是身为二榜进士的刘二老爷时常会去族学。但这显然没什么用,在府中嫡出少爷都离开了族学后,哪怕有刘二老爷时不时的露脸,也照样镇不住皮猴子刘侾。

换个人就该从刘侾身上找问题了,毕竟他确实毛病不少。

但刘修却并非如此,他觉得可能是因为族学的环境太宽松了,可像国子监、太学一类的地方,又实在是过于严苛了。

因此,他在青云书院和博古学坊这两家知名学府里艰难抉择,盘算着将堂弟刘侾送到这两家之中的其中一家里,好叫刘侾从头再来。

哪怕永平王府的嫡出少爷用不着非从科举入仕,但一则刘侾年纪不大,二则他还是小孩儿心性,不念书又干什么?难不成真的放任他四处玩闹惹祸上身?

此时,刘修已到了青云书院,却没办法像其他学子那般,自信的谈古论今、吟诗作对。

他满脑子都是混账堂弟。

讲真,早在五年前,刘修就已经当爹了,如今他都有三个孩子了。但哪怕三个儿女加在一起,都没混账堂弟一个人操心得多。

万幸的是,永平王府在南陵郡还是有面子的,只是塞个学生入学,哪怕那位是南陵郡里出了名的纨绔子弟,但这个面子还是要卖的。

——大不了回头再劝退呗。

刘修可不知道青云书院的先生们已经如此离谱了,他办成了今个儿的首要事情,这才松了一口气,加入了学子们的狂欢之中。

这算是科举年的常态了,尤其是在乡试结束后,会试又不曾到来之际,本地的外地的学子齐聚南陵郡,到处都可以看到这些新晋举人们高谈阔论。

像国子监和太学,好歹还端着一些,他们是不欢迎外人入内的。但其他的学院却没那么讲究了,当然门槛肯定是有的,就譬如青云书院这次举办的诗会,唯一的要求就是,拥有举人功名的。

不过,尽管青云学院的要求泛泛的,但事实上会来参加诗会的,可不单单是举人,还是年轻的举人。

自然这所谓的年轻,一般指的是三十五岁以下的。毕竟,能考上举人的,正常来说也不可能太过于年轻。

只除了……

就有人见永平王世子得闲了,笑着过来引荐:“今年可算是出奇了,北方有一年轻举人,却是将咱们这些江南学子都给比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