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改革法兰西(第2/3页)

被爆;;破的房间一片狼藉。结果,两位法院推事当场殒命。王后的秘书身受重伤,在得到全巴黎最好医生团体的救治后,坚持了两天,方咽下最后一口气。

这位对女主子满腔敬慕的意大利人,得知玛丽安然无恙时,颇为欣慰的长叹:“幸好……”

他人生最后的两天,昏了又醒,醒了又昏。他大多数时候是意识不清的——有时凄惨哀求:“陛下,救救我”;有时柔情婉拒:“玛丽,我不适合”……而在弥留之际,他终于清楚的留下遗言:

“尊敬的陛下,我必须恳请您的原谅。”

出于对秘书的怜悯,在他的最后时刻,玛丽屈尊纡贵,亲自来到床旁。为保证王后不被伤患的惨状吓到,医师用纱幕隔绝了视线。玛丽嫌弃那影影绰绰看不分明,果断掀开床帘。她望着他被毁掉的英俊面容,盯着那歪斜的嘴角,听那烧毁一半的声带,发出嘶哑的告白。

“陛下,我一直仰慕着您。”

“尽管我被教廷委派过任务,尽管我是一个有使命的意大利人,可是,我从来、从来都没有背叛您。”

“虽然我曾传递讯息,但我发誓,我从未泄露任何机密。”

“我向您献出了全部忠诚,我只是……希望您越来越好。”

“愿我主的光辉,永远……与您同在。”

被玛丽极其认真的注视了良久,李乔最终满足的合上双眼。遗言到此结束,之后,神父便凑过来,忍着恶臭,为他行临终仪式。

玛丽则被侍女们搀扶着走了出去,其中包括满脸泪痕的玛丽.比顿。

又一个熟悉的人死去了,因为一场针对她的阴谋。正是那天他在场时、各种细致关心,又先行进入查探,才使得她迟钝了脚步,刚好没走进房间,从而逃过一劫。

年逾三十五的玛丽.斯图亚特,无法轻易洒下眼泪。然而悲伤还是浸满全身,令她十分低落,大半天都吃不下任何东西。

明天和意外,谁知道哪个先来?她看似呼风唤雨,不可一世,但在这个世界,这个年代,生命如此脆弱,或许下一个,便是自己……

若她意外消失,她这多年的尝试和努力,究竟……会让历史变得更明亮吗?还仅仅是昙花一现,只留下一段特别的传奇故事?

王后满怀惆怅,还要开解哭得伤心的侍女们(以比顿小姐为甚)。法国国王陛下,则勉强压下震怒;他一边狠狠下令,彻查高等法院爆炸案,一边调整情绪,悉心抚慰妻子。

“调查员已经清查了李乔的住所。确实如他临终的坦白,他和罗马,有着隐秘的联系。”他话语中,对已故的“情敌”还算客气。“也确实如他所述,并没什么重要的情报。”

玛丽嘴唇轻颤,道:“他其实已尽可能,做得很好了。”

“他是个有才干的人,”弗朗索瓦蹙眉道,“真可惜。”

话虽如此,他在为妻子后怕的同时,又有一丝庆幸——也许,还夹杂着一丁点隐约的歉疚。

法国国王靠在长沙发上。听闻王后一切平安,又见她活生生在眼前晃了几天,他总算摆脱了惊恐。他伸出自己不再轻易抖动的手,拍了怕怀里的妻子。“虽然我曾经提防他,但他毕竟为你效力这些年……我已嘱咐,报道和讣闻,都尽可能隐去他的‘真实背景’,给他留最后的体面。”

亦是维护王室的体面——王后身边“长期潜伏”着这么个人,于她的名誉不算好事。而且,这也为了尽量不和罗马教廷撕破脸。

想了想,弗朗索瓦咬咬牙道:“既然他希望一直追随你……那就,先将骸骨寄存在修道院;日后,再给他安排一个……位置吧。”

玛丽微微点头。弗朗索瓦的安排,似乎面面俱到;不过,他刻意没有提最大的重点。

大概是照顾她的心情、想让她自己说出来吧。

“负责此事的朗格维尔公爵,手段过于软弱。”玛丽自己对异父兄长发出了质疑。“当下的巴黎,显然,需要雷厉风行的整治,他还远不够强硬啊。”

她摇摇头。“贵族出身,心性慈悲,爱惜羽毛……将治安和警务的重任,全部压在这样的他身上,并不适合。”

哪怕他作为王后最亲最近的亲属,拥有无可比拟的信任。

“我们需要平民出身的人,足够铁石心肠,熟悉各阶层的诡计,且不惮弄脏手……比如,沃尔辛厄姆。”玛丽抓了抓裙子上密集的刺绣。“这才能编织起足够密集的网,保障王室的安全。”

堂堂法兰西,真实历史上的亨利三世、亨利四世,都是死于极端旧教徒刺杀。而同期的英格兰,试图谋害伊丽莎白一世的也不在少数。其差别,或许就在一个精于此道的大臣。

“但是,直接把英格兰人调来巴黎并不恰当。他本是新教徒,又已在伦敦深耕数年。”玛丽思忖道。“以他之才,来给旧教贵族当副手,即便是瓦卢瓦的王室总管……我恐怕委屈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