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第2/2页)

最后,她竟完全忘了此来的目的,再也没提过虎儿的事,疾步匆匆地走了。

岳弯弯越想越是不放心,张婶子为人精明,她就是看出了什么,也不会说破的,但以后会怎么样,那便不好说了。

可是张婶子待她一直很好,对她也极是信任,就算她真的看了去了,她就会害她吗?岳弯弯也还是不大相信。

……

初春,微雨泷泷,宫室之上碧瓦如鳞,泠然万声。

元聿身后的宦官打着伞,小心翼翼地伺候着方与大臣舌战数时辰的陛下回宫。

迈入寝殿之后,身后无数风雨之声,便全都消失了,屋内燃着龙涎香,兽形博山炉吞云吐雾,两侧峭楞楞千姿百态的太湖石,烟逐雾绕。

琐窗西畔,墙角爬了一层细密的薜荔芽,柔光漾漾,转眼已是二月。

朱雀宫外的早柳,已经开始酝酿春绿,等待着一场如油的甘霖。

这场雨过后,气候应是会愈来愈暖的。

这近三个月以来,元聿先后即位、服丧,其后,将因为科举舞弊案而空缺的职位,一个一个扶持上了新人。

最令人侧目的是,陛下破格启用了一个年仅二十四岁的宰相。

千年以来,史无前例。

这位青年宰相,本身便已有爵位,乃是世袭开国元勋昭烈文英公家的长子晏准。

陛下如此大刀阔斧地改革旧制启用新人,令旧臣良将寒心,长此以往,必有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之危。

因此无数言官上书上表,唾沫星子横飞地叱责陛下太过激进,胆大的,就差没把个“刚愎自用”写在劄子里了。然而元聿看了也不过随手一扔,连眉间的波澜都惊不起一丝。

除了朝堂上任用大小官吏引来的诸多不满,后宫空无一人,也让一干礼部老臣操碎了心。

先帝陛下新丧,本需服斩衰之礼,然民间以三日为替,官员也为免贻误国事,以日代月,而以三十六日代替三年。至于陛下,如今还未除孝服。礼部与众官员合计,恳愿陛下以三个月代替三年。

如今再过得几日,这三月之期便满了,陛下便将出热孝,为了大魏的国本计,陛下应当尽快选秀,充盈后宫。

于是近日元聿的案头,又多了催婚的劄子。他也只皱了皱眉:“守孝是,娶后亦是,倒都让礼部说了。”

天子的口吻低沉,隐隐透出不悦。两侧宫人仆婢,无不闭目塞耳,装作没听见。

然而就在这时,殿外忽然响起了一阵扑棱之声,有宫人穿破雨帘而来,匆匆告道:“陛下,相里玉回来了!”

元聿微微讶然,但很快便想到,相里玉出身西北,想必这一趟又是回家乡去了,道:“开门,放它进来。”

雨势方歇,然而相里玉扑着大翅膀子停在元聿的龙案之上时,还是湿了背部浑身金羽,锐利的隼目直勾勾盯着元聿。元聿抬手抚它背部,打理着它的湿润羽毛,默然无语。

相里玉蹭了蹭主人的手掌心,突然一个激灵,将口中的草蚱蜢吐了出来。

那草蚱蜢被它含了一路了,早已破损得不成样儿,歪歪扭扭的,但还能看出,是个草蚱蜢。

元聿的目光骤然凝住,他一瞬不瞬地看着龙案上的蚱蜢。

他只在一个地方,见到过这样的草。

他拾起那只草蚱蜢,修长食指在蚱蜢头上点了两下:“你去了南明?见了她?”

天子的声音不知为何,隐隐微颤,似有些激动。

元聿闭目良久,倏然睁开,他长呼了一口气,朝外道:“传董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