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皇以间之(第2/3页)

又问道:“这酒,你接么?”

王文甫将盘子的里御酒双手接过一饮而尽,躬身谢道:“谢陛下赐酒。”

皇帝走到诸举子中央,“大争之世,尔等经解试至京,皆为各州翘楚,是国朝日后的栋梁之才,望尔谨记,以百姓心为心,恪守人臣之道,忠君爱国。”

举子们齐躬身,“贡员等谨遵陛下教诲。”

-------------------------------

政事堂内,几个绯袍与紫袍各自坐在案桌上批阅奏疏,期间传递公文的内侍来往不断。

“...”

内侍黄门将殿内皇帝所言如数告知后拱手退下。

“官家的告诫,真是句句玄机,字字诛心啊。”

“官家不希望新的进士为官后与旧臣结党,召见所有举人避开朝臣原来是这个用意。”

“这一榜是官家的龙飞榜,日后国朝的中流砥柱尽在这些人当中,国中以策彗恤勿驱,尘不出轨。”吕维拿起中书门下的天下合同之印盖下覆状,“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吕维看着盖完印的回复文书,仔细检查了一遍后交由内侍,吩咐道:“将中书门下的回复送回秘书省。”

“等等。”内侍走了两步后折回,吕维又添道;“送去秘书省之前先拿去给集贤相过目,确认无误后再送。”

“是。”

内侍走后揆门相凑上前小声道:“下官听说那个王解元是首台的...”

“他与老夫没有关系,只是内人的远方亲戚罢了。”

揆门相叹下,“明年省试的知贡举人选还没有定,按以往必是在宰相班子里选一个的,下官的犬子不肯上舍考试,这次特在礼部递了投名状,所以...”

吕维打断他的话,“门下省无事吗?”

揆门相哑然,面露难堪的躬身道:“想起来门下省是还有几方令旨要出,下官告退。”

----------------------------

一辆马车拐进新城汴河旁的果子巷,停在王宅门口。

“爹爹回来了。”

举子回到书房,年轻的妇人便将他的襕衫脱下拂去上面的灰尘拿来几件燕居的便服。

妇人穿着一件淡绿色的褙子,一边替他穿衣一边问道:“官家对官人映像如何?”

“和娘子预料的无差,看来东京城百姓对官家的声评越来越不好皆是因为那群士大夫所诋毁。”

“观念不相同如何能共治,这位官家所行的政策以及那看似毫无章法的行事,其实自始至终都只围绕了一件事。”

“嗯?”

“权。”

“废太子、赵王相继倒下,而登位的却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庶王,且能以此年纪坐稳帝位受诸将拥戴,其心思之深可想而知,既如此又怎会比那些文官还不明事理的乱用手中权力,朝臣们只看到了自己想要的以及自己眼前的利益,但官家是君王,他看到的是整个天下,爹爹曾与我说过一些关于官家的往事,浴火重生何尝不是一件能令人震撼的事呢。”

年轻男子搂着妻子道:“我一直觉得要是娘子可以入朝参政就好了,以娘子的见闻一定比那政事堂的相公们还要厉害。”

“你又在说胡话了,这种不可能的事想想也就罢了,再说现在官家应该注意到官人了,只要能踏进朝堂向皇帝进言,谁入都一样。”

——————————

干元二年十二月冬,诸国朝贡的使臣以及诸路地方官相继抵达开封府东京,月初,两浙路杭州知州兼提举市舶官同明州知州合力派遣船队入海,日本国来朝。

十余年来东京城极少见的东瀛人又开始活跃于闹市中。

东瀛女子穿着吴服由东瀛武士陪同着从使馆内走出,见东京里新鲜的事务与街边铺子里飘香的食物发出一阵阵惊叹不已的声音,眨着透彻的眸子欣喜道:“父亲大人说,东京城是这片土地最繁华的地方,比日本的平安京还要富庶。”

东瀛人的穿着与语言引起了两侧路过人的回头,但都没有感到很惊奇除了没见过的孩子外,武士跟随在女子身侧,寸步不离的警惕着周围。

“不是说他们的国家上到君主下到臣民都尊守礼法吗,源将军何必这般紧张?”

“西渡时亲王曾交代过臣下要将女王安全送达大宋朝,臣下也向亲王发过誓要保护女王的周全。”

东瀛女子眼里刚冒出的光很快就黯淡下,“是啊,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受战乱,作为父亲大人唯一的女儿,我应该为国家出一份力的。”

武士抬起手,旋即叹着放下,“请相信清和源氏一族一定会为您的祖父天皇陛下平此叛乱。”

“到那个时候我还能回去吗?”东瀛女子回过头,沉重的语气并没有将脸上的笑意遮掩掉。

女子的笑容使武士看呆,“臣下会一直陪着女王的。”

“我不用你陪,我也不怪父亲大人与祖父,这是命运的选择,你是清和源家的武士,应该效命于天皇奔赴在站场上,而不是陪着我这个...即将失去自由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