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皇以间之(第2/3页)

说话间,帷幕内走进两名男子,何文英与刘妙仪站起朝其福身,“刘伯父,怀瑾哥哥,上元安康。”

“是文英啊,坐吧别拘泥。”

“不了,刚刚与妙仪姐姐聊了许久,再不回去爹爹怕是要派人来催我了。”

“来人,送何姑娘回去。”

“是。”

刘怀瑾蹲下吃了一口茶,“二娘我跟你说,方才我路过一个好大的帷幕,有人说今夜官家与圣人会从宫中出来观看灯山。”

何文英刚走到门口旋即又折回,“刘公子这话是听谁说的?”

刘怀瑾转过头,“那个帷幕位在武官之首应该是三衙的人吧,好像是在吩咐下属布防警戒,我这耳朵一向听得远肯定错不了。”

----------------------------------

上元节的内宫各个宫殿里都换了喜庆的红灯笼,位于禁中的宫观,里面的供奉与香火也换了新。

换上红色履袍的人走到镜台前负手站立,几个弓腰站在女子身侧挽发髻的宫人将梳子放下福身道:“官家万福。”

“往后我来了你们都不用管我,继续便是。”

“是。”

宫人端来放簪子与金钗的锦盒呈至萧幼清眼前由其挑选。

尚食局司药司的汤药也熬好了,宫人端着走入殿内,“官家万福,圣人,尚食局的药熬好了。”

“给我吧。”盯着铜镜看的红袍转过身向宫人招了招手,宫人便端着药奉上。

接过托药碗的漆盘问道:“外面风大么?”

“回官家的话,奴方才出去时庭院起了夜风。”

“好,去帮我拿两件披风过来。”

“是。”

卫桓端着汤药走近,宫人搬来椅子,坐下后先自己吹着勺子尝了一口,见镜里的妆容差不多齐整,柔声道:“来,先把药喝了。”

替其梳妆好的宫人将妆台收拾好后福身一一退下。

“当心烫。”

碗里的汤药一勺一勺舀起直至见底,她将碗放下又拿起一侧的帕子递给萧幼清笑道:“这个上元夜是最舒心的。”

“是吗?”萧幼清对着铜镜打开妆匣里的胭脂,取出笔沾了丁点朱红,将方才喝药拭去的口脂补上。

她便起身走到萧幼清身后轻轻撑着她的肩弓下腰,凑在脸侧看着铜镜里两个极般配的人,“难道不是吗?第一年上元我受了罚便是坐着棉絮都疼,但好歹有你在我身侧,再往后几年我倒是不疼了,可连你的面都见不着这相思之苦可比刀割还疼。”

萧幼清放下手,亦盯着铜镜里的自己,薄施粉黛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只怕日后臣妾老了陛下多看一眼都会生厌。”

卫桓直起身,“胡说,姐姐可是我最重要的人,在我心里也永远都会是最好的也是唯一。”

萧幼清轻轻的摇着头坐转身子,伸手揽上她的腰背侧贴在腹前环抱着,“阿潜的心,我知道的。”

祁六走入内殿站定在垂帘外叉手躬立,“官家,宣德门前已经布置好了,出宫的逍遥辇也已备好。”

“走吧。”

出去乘辇前特意将宫人手中的披风替她披上,“三娘风寒才好,要不那灯山要不就不看了?”

“有它呢。”萧幼清举起怀里抱着的手炉,“开封府冬至就开始搭建那灯山,用了月余为的就是让官家高兴,官家若不去,那些官吏与匠人又会如何想?”

“一切都听姐姐的。”她便拉着萧幼清登上赤质、金涂银装的逍遥辇。

坐稳之后十二名穿着白师子锦袄的辇官抬起从坤宁殿离去。

-------------------------------

宣德楼前嘈杂的喧嚣里突然传出一声叫喊,“有人从宣德门正门出来了!”皇城正南门的宣德门除却天子车架就连宰相都只能走侧门进入。

围观表演及杂技的百姓纷纷簇拥上前,几队禁军将宣德楼前灯山外隔开十几丈远,禁卫警戒百姓,“不许喧哗!”

对空鞭笞的长鞭发出响彻天际的声响,十几个皇城司禁军击鞭鸣响,鞭声意味圣驾临近,声响过后禁军隔开的街道百姓越挤越多。

仪仗从宣德门走出,车架最前为驾头,由一名内侍捧着用锦缎覆盖的兀子坐在马上,车架旁围着两排近身侍卫,两边及前后还有身材魁梧的宽衣天武官簇拥着。

仪仗及高大的天武官将车架遮掩住,外围离的百姓根本看不到车架里面的帝后,且街道上又有拿着棍棒的禁卫在巡视,若有人高声喧哗便会遭到禁卫的警告乃至拳脚相加。

“果真如你阿兄所言,官家与圣人会出城观看灯山。”两个女子站在官员帷幕的最前方。

“冬至刚过开封府就遣数百名将人搭建制造灯山,还有翰林图画院的侍诏为其作画,他们这般费尽心思可并不是为了给百姓看的,皇帝若不高兴,底下一堆人就要挨罚,即便官家不想看,我想圣人也会劝谏官家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