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克定厥家(第2/3页)

赵王跟随宣召的内侍走在廊道上,步子急促,走了一会儿见快到了便开口问道:“陛下宣召我的时候脸色可好?”

“回三王的话,陛下宣召的时候发了火。”

赵王突然停下,旋即轻叹了一口气继续朝前走去,走到殿口便放慢了步子,抻了抻双袖合在胸前从容迈入。

殿内的人早已被皇帝骂出去了,皇帝叉着一只手在玉带上背对门口,赵王便迈着小步子走近,直到能够瞧见皇帝后腰玉带?上雕刻的花卉才止步,旋即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在双膝前拱手于地,头也随着缓缓至地停留,稽首道:“恭祝陛下圣躬万福。”

皇帝拿着撕成两半的奏疏转身缓缓走至赵王跟前,松开手中捏着的奏疏——啪嗒!——奏疏重重落在赵王耳侧,吓得他驱身一震,微微抬起头看着已经变得皱皱巴巴的纸张,“陛下,臣...”

皇帝俯视着沉声道:“你当这朝堂是什么?”

紧接着皇帝语速变得极快,“是你们几个兄弟嬉戏之所,还是你当这卫家的天下为什么,是一场儿戏吗,你想要就要,想推辞就推辞,是谁告诉你的朕要立你做太子的?”

“惹怒了陛下是臣为人臣之过,让爹爹不开心是儿为子不孝,臣...”

“到底是谁?”皇帝的声音低沉,带着满满的怒火,“是参知政事吕维吗?”

“臣...”

“到底是不是?”

“是,吕参政说立嫡立长,让儿早做准备,但儿想,楚王比儿有能力,又深得民心,为万世宗业考虑理应立能立贤,所以臣请陛下立楚王为皇太,请陛下…”

“住口!”皇帝斥道,“三郎,你是朕一手带大的,你心里在想什么,朕会不知道?”

赵王便直起身,“是,是臣去问的同平章事,同平章事不肯说臣才去逼问的参知政事,可是如今朝中的局势全都偏向了楚王,儿拿什么坐镇东宫?那日楚王回京在坤宁殿冷眼看着儿,和儿说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当太子,爹爹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么?楚王他不要当储君,他一直想当的都是君啊!”

话音刚落,皇帝便狠狠的甩了他一个巴掌,赵王捂着发烫的脸,“爹爹是不信儿的话吗?”

皇帝眯着双眼直起身,“朕可以给你太子之位,但是三郎你要记住,你如今的一切都是朕给的,包括你母亲沈氏一族,这一切朕可以给,但同样也可以拿回来,沈家的作为皇城司全部记录在案,你知道吗?朕,都是看在你的份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你,沈家什么都不是!”

赵王再次稽首,“儿子知道,爹爹一直在意着儿,是儿不孝,辜负了爹爹一片苦心。”

皇帝负手背对,语重心长道:“太子啊,别像你大哥一样,让朕失望。”

——————————

建平十一年,上元刚过,朝廷查缺补漏选替官员,以吏部侍郎陈煜为枢密院使,以参知政事吕维为太子少师加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刑部尚书萧显荣接替其父出任河西兵马副元帅前往边境领兵镇守,又命其从西境雅州拔军至熙州,并委派文臣作为督军随同,又以翰林学士梁文傅安抚护送之功迁为参知政事成为政事堂宰执副相,一月下旬,群臣上表以国本为重请立太子,皇帝制诏,以赵王为嫡长子册立为储君,二月初,皇太子册立大典于大庆殿举行,改名卫楷,接宝印受朝臣与诸王跪拜,赵王妃为太子妃,布告中外,迁居东宫。

赵王府长史成为新任太子詹事,选翰林院诸学士为知经筵事,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

从大内视膳问安回来,身着紫衣玉带?的人端着袖子站在东宫正殿的庭院里止步不前,柔和的夕阳从西边檐角一侧洒向庭院打在他的身上。

“殿下好雅兴,在这黄昏时刻还能悠闲的晒起太阳。”

能得太子口令自由出入东宫的外臣只有一个人,卫楷笑道:“先生见笑了”旋即转过身,“本宫这不是心生感慨吗。”

韩汜走开一步,与他同来的还有一个武将,不过是凑巧到了一起,武将上前拱手道:“殿下。”

“舅舅?”赵王瞧着沈易安,旋即看着左右点头道:“随我到书阁吧。”

将人都清走后卫楷端坐在座上,“有什么事舅舅就在这里说吧,先生不是外人。”

沈易安点头上前,低声道:“永兴军路来的军报,夏国集结军队蠢蠢欲动,怕是要攻宋,臣有旧部在西北便将此事拦截下了,枢密院尚不知情。”

卫楷大惊道:“私自拦下军情,舅舅你...”

“殿下自当了太子仍旧日日提心吊胆,如今萧显荣掌握军队,陈煜又成为了枢相,同平章事曾经也是楚王的老师,臣便想,若战事起或许可以扭转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