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第2/2页)

“大哥,咱们其实没赚多少啊,三十文的纸钱,三十文的肉钱,还有鸡蛋、玉米小米面,还有城门费,这加在一起就差不多八十文了,咱们今日卖的大概有一百份,这糖葫芦又要钱,还有咱们三人都来了,大哥不能给人家写信,英儿不能打络子,这、这和把榆钱散卖了也差不多啊。”

他摆着手指头在那里算,刘文听了又好气又好笑,还没开口,张英已道:“二哥你忘了,咱家的榆钱还多着呢!”

这一句话提醒了刘武,他立刻反应了过来,今日他们卖的,不过是他摘下的榆钱的一部分,这榆钱原本很轻,他虽然弄下来的不多,但铺开来只看的话却是非常不少的,只是再和面合在一起蒸,那自然又是另外一个样子,他们这次带来的,还不到他摘下的四分之一,这也就似乎说,这一次的榆钱,他们要比往年多赚个四百文!

“而且以后也不用再买肉了,汤用来和面,肉咱们还可以再吃了。”

煮了几次的肉,自然就不够鲜美了,但对于刘家,也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听刘文这么一说,刘武和张英都吞开了口水,包括刘文自己也觉得嘴角好像要有唾液流出的迹象。

“果然是仓禀实而后知礼节,真想不到肉竟然对我有了这样的诱惑力。”

想到这里,刘文很有点内伤的感觉。

刘家这边卖的不错,花有才的榆钱出手的也迅速,只是他看刘家竟把那榆钱都卖光了,也有点吃惊,连连感叹果然是县城里的人,吃食上真要比村里的人大方,又想自家可不可以这样做,只是想到自家婆娘的手艺就自觉地放弃了。

过去他还不觉得自家婆娘的厨艺有什么欠缺,但吃了一点刘家送过去的榆钱,就觉得这的确是有差距了,刘家靠这个能赚钱,他们家却是不能的。

“果然读了书的人就是不一样,连饭食也要比别人更懂呢。”

花有才自然不知道现在的刘文已经换了人,只以为这全是刘文从树上看到的,刘文也的确是这样忽悠他们的,无论是打络子,还是榆钱的做法,他都推说是从书上看到的,村中人对书本、知识的敬畏是早就刻在骨子里的,自然不会怀疑,而且也的确有一些书中有这样的介绍,因此就算那些真读了书的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最多也只会想他,不好好读圣人经文,只操心这些东西,也不怪考不上秀才了。

此后的几天,刘家三口分批的将榆钱蒸了去卖,有了第一次的经验,他们也不准备碗筷了,只是在家的时候就将纸裁剪好,又准备好了一些麻绳,这样包起来也快些。

花有才家的榆钱卖了两次就没有卖的差不多了,他不再进城,刘家兄弟只有搭别人的车,无论搭谁的车,刘文都要再给那人十文钱,刘武有些不舍得,想要自己担着走,刘文听了摸了摸他的头:“竭泽而渔这种事,能不做,我一般还是不愿意做的。”

这话说的刘武莫名其妙,只以为他大哥心疼他,因此干起活来,越发卖力。

他们现在要坐别人的车,也不好再带英儿,刘家兄弟出去的时候,不过回来的时候总不忘给她捎东西,第一次是两根头绳,第二次是两块花生糕。

这头绳也就罢了,村中人虽然不富裕,但也都是疼孩子,有女孩的家里,若碰上好光景,也会给自己的孩子买些头绳绢花,但那花生糕,却是要掺了白糖、饴糖并着芝麻花生一起才能做出来的。

此时红糖都算是稀罕品,更何况是白糖了,虽然这里的白糖也并非现代那种精制的雪白的样子,但已经是富裕人家才能吃的东西了,就算是刘家过去没败之前,家中也很少有这种东西的。

因此一见这花生糕,花婶就说刘家兄弟太过了,花家的几个孩子则眼巴巴的看着英儿的手,英儿又是局促又是欢喜又是不安,有心想分给花家的孩子一份,但她也知道这花生糕昂贵,不敢轻易给人。

刘文见英儿的目光来回转,就笑道:“花婶,这买花生糕的钱,是英儿自己挣的呢,英儿上次在县里还说,大妞二妞都是喜欢吃糕点的,想着要给她们捎一块的,只是我们上次匆忙,就忽略了,这次的花生糕,英儿一块,另外一块,就留给大妞二妞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