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第3/4页)

元隆礼的目光缓和下来,道:“阳山盗匪在兴元府境内,肆意劫掠商队,太过放肆,本官岂能容他们,去把郑统领请来,本官要和他商议出兵的事宜。”

......

两日后,兴元府知府元隆礼亲自坐镇郑县县衙,同时带来五百兵甲齐全的军士。

元隆礼到了郑县后,第一时间提审了王家家主,利用其和盗匪的联系,打算设计让盗匪进入陷阱。

只可惜,阳山盗匪太谨慎了,他们耐心等了两天,等来的却只有一小波的盗匪,剩下的大部分依旧藏在阳山中。

无奈,郑统领只得带着五百军士进阳山剿匪。

有了这五百军士,郑县日前进山剿匪的衙役,丁勇以及护卫便退了出来,守在阳山外围,防止任何一个盗匪逃出去。

大军压境效果甚佳,一寸寸地推进,终于在五日后发现了盗匪的踪迹,双方开始交战。

郑统领性格沉稳,行军谨慎,识破不少盗匪事先准备好的陷阱。

双方数量过于悬殊,军士的数量是盗匪两倍有余,盗匪再勇武也不是军士的对手,几日的游击交战后,两百盗匪无一人逃脱,全被剿灭,打扫完战场,郑统领便带着盗匪日前劫掠的元家货物离开了阳山。

至此,困扰郑县多年的阳山盗匪被彻底剿灭,郑县百姓纷纷欢呼,并在有心人的带领下,高喊“元大人英明。”

这让元隆礼心情大好,再看到郑统领将元家损失的货物悉数追回,还缴获大量金银财宝,更是心花怒放。

即便如此,他还是没有忘了问罪,“许士政,盗匪如此猖獗,祸害百姓,你为何不早日上报?”

元隆礼选择性遗忘许士政这几年间的数次求助。

许士政早有所料,跪地请罪道:“是下官疏忽,下官听闻周县丞和关通判相识,便让周县丞告知关通判,直到近日,下官才知周县丞欺上瞒下,并未将此事上报,下官御下不严,请大人降罪。”

听到这话,周常鑫瞪大眼睛,正要出言辩解,便见关通判上前一步,道:“大人,下官没想到周县丞竟会隐瞒不报,没有看清他的为人,是下官疏忽,请大人责罚。”

周常鑫僵硬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果只是许士政一人这么说,他还可以辩解,可关通判将此事盖棺定论,便由不得他辩驳。

果不其然,元隆礼闻言,顿时大怒,“此等狼心狗肺,不知为百姓分忧的官员留着何用,将其革职查办,押入大牢待审,许大人,此人是你郑县的人,本官就不越俎代庖,待本官走后,你自己去审问。”

“是,大人,下官领命,”许士政拱手应下。

阳山盗匪已经被剿灭,元隆礼带着元家货物,以及被缴获的金银财宝,离开了郑县,由五百军士亲自护送返回兴元府。

送走元隆礼等人,许士政返回县衙大堂,周常鑫依旧跪在那里,见许士政回来,他咬牙切齿道:“许士政,你公报私仇。”

许士政看着他,一脸平静,“你可知道为何关通判会放弃你?”

周常鑫脸色大变,他......当然知道。

许士政看到他的脸色,继续道:“剿灭两百盗匪,是大功一件,元大人想要得到这个功劳,之前他就必须不知道盗匪的存在。”

“大人既然不知道,只能是我们郑县失职,未曾及时上报,那到底是本官这个县令失职还是你这个县丞失职呢?”

许士政叹气,“周县丞,昔日之因,才有今日之果。”

周常鑫只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从不曾为郑县百姓着想,哪怕这次他是替罪羊,当得也不冤枉。

隐瞒不报,这罪说大可大,说小可小,但最轻也得是抄家流放。

说实话,许士政宁可让周常鑫多蹦哒几年,也不想用这样的方式办了他,这只能证明元隆礼的**。

从盗匪处缴获的金银财宝应该属于郑县被劫掠的商户所有,元隆礼却没有丝毫要补偿的心思,直接让人拉回兴元府。

若非许士政的身上有发现盗匪内应的功劳,这次被下大牢的还不一定是谁呢?

若非知道这次打不倒许士政,关通判又岂会这么快定下周常鑫的罪,把他自己摘出去。

许士政派人搜查周府,不出意外地找到多封周常鑫和关通判来往的书信,信中所提及的事情不少,阳山盗匪也在其中。

只可惜这些东西,注定见不了光,许士政只能将其付之一炬。

唉,这就是官场啊,丰靖帝如此英明神武,也杜绝不了地方上的贪污**。

周家倒得太快了,快到温续文都没反应过来。

他一直在让何顺搜集周立行的资料,就是想等时机到了,给他定罪。

没想到周家直接倒了,周立行陪着周常鑫流放去了,这些资料也就用不上了。

周家完了,原主的仇也就报了,也算是还了占他身体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