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在前去里水书院的路上,沈弯遇到了回来的张恒。张恒身后并没多新面孔,也就是说里水书院里的鬼魂还在那里。

两人点头示意擦身而过,张恒这时才见到走在后面的“沈弯”。他面上划过一丝惊愕,等回到店子里时,他对何老爷子道:“那个霸占沈姑娘肉身的人竟然来到了这里,看来沈姑娘快要回去了。”

他昼伏夜出,这还是头一次和“沈弯”碰上。

“这样不挺好,错误被修正,人间也就少了一桩悲事。”何老爷子挺为沈弯高兴的。

“是啊,那您可得快点找弟子了。”张恒提醒道,“现在您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

何老爷子如今把需要手把手教的针灸教了出去,眉宇间全是轻松,“我知道。”实在不行,他医书留下也可。

——

沈弯这边,里水书院距离他们也就十几二十多分钟的路程。不过为防止雨下下来,他们还是开了一辆小面包过去。

几分钟后,面包车停在一古香古色的院门前。

书院院门总体来说不算开阔,三开大门多用石头构成。门倒是木头的,只是已经腐朽,连漆都剥落的一干二净,透着枯色。不过石头门楣上写着的四个遒劲大字却挺引人注目——里水书院,字迹磅礴,有大家之风。

“到了。”杨少济率先跳下车道。沈弯也对这书院有些好奇,刚走下车就见蔺直顺手把车上的毯子丢给了她。知道他怕自己临时,她也没拒绝,接过来披在了身上。

两人这小动作被冯家二人看在眼里,冯卓倒没什么,“沈弯”却心里很不是滋味。蔺直对她冷漠疏离,对别的女人却这么体贴,这种差距感让她有点不爽,明明她更漂亮,家世也更相配不是吗?

“这就是我们今晚的目的地?”冯卓推了推眼镜,他没有注意到妹妹的心思,这会儿他的心思全在那门楣的字迹上。

冯家是传承世家,兴旺几百年。哪怕是最艰难的时候,家族所舍弃的也只是金银古玩,那些大量的书籍载录都被保存了下来。他身为冯家长孙,有幸翻阅过家传古籍。眼下这门楣上的大字,他觉得和古籍上的字很是相似。

“对,”现在已经走到了大门口,蔺直也不妨告诉他实情,“你也知道现在我们已经把里水书院接了下来修缮,但是最近里面传出一些奇怪的传闻,所以我想来探探究竟怎么回事。”

当然,他没说的事,他们这些人都是附带的,他真正想带的只有沈弯。

这时看守书院的人被外面的动静惊动,这会儿也走了出来。书院现在要修缮,不少材料运了来放在里面,因此专门请了这些工人来看守材料。

蔺直过去递给了那些人几根烟,看守的人见是老板来了,寒暄了几句之后,忙去打开围着的铁栅栏。

“不用了,车不开进去。”蔺直阻止道。这栅栏是以前修的,但是因为管理不善,经常有人开车进去,现在书院大门前的石道上已经多了一些裂痕。蔺直无意继续传承这个恶习,自然也不会带头破坏规矩。

跟着看守的那些人从侧门进去后,一行人走从右侧门进了书院。

书院进门就是空地,空地四周分布着学堂。学堂之后是学舍,学舍右侧则是一片槐树林。这会儿是晚上,槐树林看上去有些阴森,而周围的建筑破中带烂,非要说的话,还真有些像鬼片现场。

他们差不多在书院走了一圈,绕过了半个槐树林,来到了隐藏在槐树林边上的藏书楼前。这会儿云已经将天上剩下的几枚星子遮住,书院里有电路,但荒废了许久,已经没了用,现在唯一的亮处只剩下他们手里的手电光。

“就是这屋子了。”杨少济本想向大家解释一下具体情况,结果一靠近门就听里面传来读书声。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读书人声音清润,语调并不高亢,但这段话下却隐隐压抑着情绪,让门外的听众们能感受到他的无奈与奋发。

“这是《海国图志》?”冯卓道,这段话太过出名,历史书上出现过很多次,他们想不知道都难。只是现在已经是和平年代,祖国也已经渐渐站了起来,这会儿读这个,实在太怪异了些。

“上次他们听到的是《病起书怀》。”蔺直在旁边说着,就上前推开了藏书楼的大门。

木门“吱呀”一声响,一股陈浊之气扑面而来。通过手电筒照射,能见到里面放着一排排残旧的书桌,而围绕着中间和墙壁,则放着不少书架。只是年代太久,这些东西大多都腐朽了,歪七扭八的,勉强能看出个造型。

至于书架上的书早已被搬空,据说是是被偷了,但具体下落,他们这些接手的人已经无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