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咸鱼第六式(第2/3页)

“一笔烂字,不堪入目,务必勤练,早日雪耻”

她费了大力气秘密把书信送到京城示警,不过是字写得难看了点儿,就‘不堪入目,早日雪耻‘了。雪你大爷的耻。

这十六个字实在言简意赅,槽多无口。

她对着信纸想了半天,奋笔疾书又花了半天,洋洋洒洒写了足足两三千字,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平凉城起居日常,写满了十几张信纸。

最后结尾时才写了画龙点睛的一句:

“字丑不要紧,看习惯就好。殿下看习惯了没有哈哈哈哈”

不管大人们心里如何打算,相隔千里的两边从此频繁走动了起来。

身处京城的十三岁的小少年,身在西北封地的八岁的小娃娃,两边乱七八糟的通信居然持续了五年。

等到池萦之自己也长到十三岁,成了旁人眼里的半大少年郎的时候,她照常回复了一封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书信,由魏王府的专属信使送去了京城。

然而,这次京城的回信却迟迟未至。

白等了一整个月后,池萦之实在撑不住了,开口问了她父亲。

陇西王面色郑重地对她说,“五年前失踪的鲁王殿下的尸骨找到了。追查凶手也有了些线索……具体的你别问,总之京城最近不太平。若是魏王殿下那边不回信,你也不必再寄信过去了。”

“哦……”池萦之云里雾里地点了点头,出去了书房。

大半个月后,当她再次收到魏王来信的时候,心里其实挺高兴的。

有信来,说明人还活着嘛。

魏王比她大了五岁,虽然年岁未到二十,却已按皇子惯例提前加了冠,书信里早不画咸鸭蛋小人了。

字迹也从少年时工整的正楷字,变成了如今的一手翩若游龙的行草体。

随便提了些京城日常之后,信里末尾平淡地提了一句,“太子残害手足,证据确凿,已于上月被废,秘密圈禁离宫。”

或许是先写好了正文放着,过了几天又临时加了几句,书信末尾的墨迹颜色和字迹笔法都有不同,以更加狂放的飞白体写道:

“你当初没有说错,此人实乃狗太子也!”

池萦之:“……”

她呆立在原地良久,精致的桃花笺从她的手里滑下,飘落地面。

京城里的太子居然被废了。

她现在才十三岁。

那……等她长大以后,京城里和她有六百章对手戏的那个太子……究竟又是谁!

等她回过神来时,周围寂静无人。

往常立在门外安静等她回信的魏王府信使居然不在。

她急忙出了屋子,询问院子里洒扫的小厮们。

众人纷纷垂手道,“回世子爷的话,方才那位外客本来在门边等着的,被王爷派人召去了书房。”

池萦之难得焦躁起来,快步奔去父亲的书房,想要当面询问京城的动向,下任太子的可能人选到底有哪些。

外书房所在的院子垂花拱门两边,按惯例把守着两位大剑师级别的高手。

见了池萦之过来,两人拱手行礼,默不作声地让开了通路,放世子进门去。

池萦之往顺着石子小径走了几步,绕过外书房窗下,房里两人的说话声从半敞开的窗户处流泻了出来:

“……前太子虽然被废,东宫之位并未空悬太久。卑职离京前夕,圣旨已经颁下,册封我家殿下为太子,入主东宫。王爷再耐心等待数日,京城的邸报应该就会传来陇西郡了。”

书房里沉默了一会儿,陇西王压抑着激动的嗓音响起,“果然是魏王殿下入主东宫?消息可属实?这是池某近几年听到的极好的消息了。”

那信使的声音里也带了笑意,“消息确凿无疑。”

顿了顿又道,“我家殿下和贵世子年幼交好,如今殿下被立为储君,世子必定前途无量。”

“哈哈哈,好说好说。多谢吉言。”陇西王放声大笑。

信使又道,“卑职临行前,我家殿下虽没有明示,但言语中似乎有些筹划。不知王爷可有打算让世子去京城历练几年?世子历练好了,将来也好委以重任哪。”

陇西王的笑容不知不觉淡了些,“出去历练的事……她年纪还小,目前还没有安排……”

哐当一声,雕花窗框被人撞了一下。

陇西王的眼角一跳,瞄到了窗外呆立的纤细人影,绷紧的神色松弛了下来,他对窗外招了招手,“怀安。你来了。”

他当面叫着儿子的名字,示意池萦之进去。

池萦之走进书房的时候,神色僵硬,脑袋都是木的,撞散了珠帘而不自知。

她对魏王府信使的行礼视而不见,问话的声音仿佛梦游一般。

“新太子……这么快,已经册封了?”

魏王府信使见惯了这位小世子没心没肺的模样,以为她高兴疯了,带着笑又陈述了一遍,“京中废立太子之事,暗中其实已经准备了许久,一旦正式发动,便势如破竹,短短数日里定下局面。如今圣旨已经公布天下,邸报也发往大齐各处边关,可以说万无一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