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3页)

那个在包里找钥匙的,见大家都不说话,便一边掏钥匙,一边大声地招呼大家进她屋里坐坐。一群女人心领神会,都讪笑着连声应和,跟在她后头进了屋里。

远远的,有另一个女人一直跟在他们身后,她显然知道自己并不受这个中年主妇团体的欢迎。于是,深埋着头,一言不发地独自在楼道里继续小步爬着楼梯。

打开的门“咚”地合上。

门背后的女人们又聚集起来,脸上都有着说悄悄话时的小心。

“哎,我说,你们刚刚都看见她了吗?”

“哪能看不见啊,可是她怎么都不跟大家打招呼?”

“就是啊,跟在咱后头,一点声响都没有真是吓死人了。”

“哎呀,就算是她跟咱们打招呼,你们又有谁够胆子敢应她啊?”

“也是,我听说啊,她现在去菜场买菜都没人愿意卖给她,啧,作孽哟。”

开门的那个女人还捏着钥匙,一脸心有余悸的后怕:“你们说我们和安医生一家住在一起这么些年,怎么就会一点儿都没发现他是个大毒贩呢!唉!这都是作孽掉脑袋的事情,他平时看着挺斯文的啊,这种事儿居然都干得出来!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

她这一番话,立刻引起了在场妇女们的广泛认同。

邻居家衣冠楚楚的医生,人后竟是个跨国贩毒组织的首脑。这样的情节,是中年主妇们所看的言情小说里也绝不会写的。话题匮乏的家庭妇女们,显然都不甘心就此终结话题。

于是,刚刚那个向大家伙儿使眼色的女人,神神秘秘地将脸往前一凑,嘴角一瞥,声音便自动压得很低:“咱们外人不知道也就算了,你们说他老婆跟他同床共枕这么多年,会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老公在贩毒?”

这是一句最能引发讨论,却分明已经有了指向的反问句。

如愿以偿的,这群友好通达,却都嫉恶如仇的妇女们,就此又展开了近半个小时的激烈讨论。

直到其中一个看了手表:“呀,都这个点啦,我该回去煮饭啦!”

这个楼道里临时组成的圆桌会议,才终于散了场。

深夜的冷风从半开的窗缝里吹进来,昏暗的室内,因供暖而残存的热气,被裹挟着冬季阴冷的晚风一吹,只剩下渗人的冷。

外头的月亮明亮皎洁,不偏不倚地挂在深黑的夜幕上。

金色的月光,温柔而公平地笼罩着江沪市黑夜里的每一寸角落。

在这个寂静的,由月亮所主持着公正的黑夜里。

窗边坐着一个枯槁的,刚刚失去丈夫的女人。

她的头发是乱的,脸色是惨白的,杏仁形状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珍珠色的脸上是流干了眼泪的麻木。

她直愣愣地盯着手里的信纸,就一直这么盯着。仿佛这世上的一切都不再值得她关心,除了眼前这封字迹潦草的信。

她一人坐在这屋里,说是一个人或许也并不恰当。因为床头柜上的白瓷瓮里还装着她的丈夫。

信札、白瓷瓮,还有这个不大,却曾经美满完整的家。

是了,这就是她那个在外界描述里杀人如麻、心狠手辣的毒枭丈夫,给她留下的全部一切。

在事情发生后,她很少出门。

上一次出门还是去听那场宣布丈夫的罪名与死刑的庭审。她在庭审现场的旁听席上,哭着质疑每一条证据,可没有人听她的,她像个疯子一样被法警轰出了法庭。

而今天难得出门,则是为了去执行机关,领她丈夫的骨灰和遗物。

说是遗物,其实只有一封信,以及一瓮写着她丈夫名字的骨灰。

她也一向是个规矩的知识分子,因而无从打听,是不是别的死刑犯也只配留下这一点单薄的,关于活过的证明。

这封信上的话不多,字迹也潦草。不知是因为时间紧张,还是写信的人情绪激动。又或者,是因为他职业的缘故。

他是个医生。

这是种可以永远不好好写字,却也总会被人原谅的职业。

他用属于医生的字迹,写下一段只有九十九个字的遗言。

女人反反复复地看,翻来覆去地读。认真的程度,甚至远胜当年,他背她写的情书。

她的声音因为连夜的痛哭而嘶哑,读信时滚在喉头的一声声诵读,像是被人掐住了嗓子的阵阵呜咽。

“我亲爱的太太,林姝。此刻,我多想把那个美好的童话故事跟我们的儿子讲完。那个童话结局是:藏身在没有烟囱的破茅屋里的小白兔,最终找到了那棵古木,他得到了有关幸福的一切,在森林中称王。我盼望你能永远记得这个故事。原谅我,对不起。”

女人念啊,读啊。

她像条坠入了永恒迷雾中的小船。真相则是飘荡在迷雾里鲛人动听而遥远的歌声,千娇百媚,却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