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开窍(第5/6页)

陆云泽弯下腰,发现这边桌子地上有不少灰尘,但和普通的灰尘似乎又不大一样。他蹲下身捏了一点,仔细地感受了一下——“诶?好像是……泥灰。”

贺邵承皱了一下眉,“什么?”

“这肯定是清理文物落下来的灰!我感觉我今天有希望摸到文物!”

陆云泽又一次露出了灿烂的笑,拉着贺邵承在那里叨叨,“穆教授最擅长的是什么你知道吗?他最擅长修复东西了!今天来博物馆他肯定是要继续修的,你看到边上的那些显微镜没,都是修东西的时候用的……”

他不断地叨叨着,却是利落的把地扫完了,然后就跑回了老师那儿,一边喘一边打报告。

老教授已经搬了一箱碎瓷片出来,“扫好了?那行,来,当心点,把这个抱上,今天看看能不能拼出一个宝贝来。”

虽然是放在箱子里,但其实每一片瓷片都是分别用布裹着的。贺邵承看到那一箱子,神情也顿时严肃了,稳稳地将其抱起,放到了一个空房间的桌子上。老教授带着他们把东西拿出来,一个一个地放在中央。

“首先呢……我们要看哪些瓷片的弧度能对上,就像当初魏格纳躺在病床上观察世界地图一样,两边形状能对上,咱们就拼起来……”

陆云泽戴上了手套,亲手摸到瓷片时,整个人都小心翼翼的。

“老师,这是什么年代的东西呀?”

“在一个明朝墓葬里发掘出来的,具体的信息还在看,这就是一堆挖出来的碎瓷片,咱们拼好了,就能知道墓主人具体是个什么身份了。”

老爷子开始扫视整个桌面,陆云泽也跟着认真查看。贺邵承在边上虽然也一起帮忙,但心里想着的却是能不能开发一个电脑程序出来,将瓷片的形状扫描录入,在计算机的辅助下筛选能够合并的瓷片。

他的想法当然是好的,但就目前而言,“三维扫描”这件事就没那么容易,更别说数字模拟合成了。

修复文物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活计,这群瓷片又碎得很小,根本没办法先拼凑大片的出来。三个人忙了一上午,都只是稍微和起来了一小片。陆云泽还有些丧气,但老教授却已经很满足了,推着眼睛凝视了一会儿上面的图样。

“很漂亮的梅花啊……”

“好了,也跟着忙了一上午了,你们两个过去吃饭吧。”他还在用特别的胶水黏着这些碎陶片,“都才大一呢,今天也就让你来跟着看看,下午自己随便逛。”

陆云泽有些不舍,但肚子是真的饿了,还是先去和贺邵承吃了个饭。

博物馆这会儿已经开门很久了,不少游客正在外面一个一个的参观。游客中心那里也有提供午餐的地方,他们两个过去买了两份盒饭,就这样简单地坐着吃了。贺邵承是想带着么儿逛一逛,就当饭后散步;但陆云泽的一颗心还都扑在修复文物那里。

“你休息休息吧,你肯定觉得这件事没意思。我还想和教授学一会儿。”早上只是看着老教授在那里修复,陆云泽很想自己尝试一下,黏一块瓷片就行,“你别陪着我,这边也挺有意思的,你去随便看看啊。”

贺邵承看着么儿回了库房,笑着叹了口气。

明天就带人去古玩城看看好了。

他知道古玩城有不少假货,但现在买铜币一般都还是真的——因为铜币很不值钱,去乡下人家翻翻,一抓一把。他一边想着,一边慢慢地在不同场馆里参观,从早期原始人时代开始,一点一点的往前。

在博物馆感受历史的车轮,确实十分奇妙。

贺邵承主要的兴趣都在金融方面,但看着那经历了千年还依旧栩栩如生的小型动物雕塑,古人用的陶碗,小鼎时,他也不禁多停顿了一会儿脚步。

一个特别讨巧的小猪陶塑尤其吸引他。

大约表达了古人对“猪”这种家畜的喜爱,那小猪颇有抽象风格,四肢短而细,但肚皮却是浑圆,仿佛是吹气球吹出来的一样。贺邵承笑了一声,忽然觉得这陶偶和他们家的么儿颇有些像。

他继续往前走,到了宋朝的展馆。

宋代最有名的当然是那幅《清明上河图》,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不可能有真品,目前展览的也是一张国内艺术家临摹作品罢了。大多数人都围在那长长的《清明上河图》旁边,贺邵承扫了一眼,却是在角落瞥到了一个很奇怪的东西。

双头的……阳具?

这种东西放出来展出,不少带着孩子的家长都根本不往这个方向走。贺邵承的心跳莫名地漏了一拍,也没继续往前,只是又在那器物上扫了一眼。

确实,这是一个房中用品,两根各自四十五度角倾斜,似乎还是双人共用。他皱了皱眉,觉得这也着实太……古怪了一点,因为一般情况下,古代墓葬都是以男性为尊,怎么可能允许女人用的这种器物入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