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竞拍(第5/6页)

1991年的钱还是很金贵的,像贺邵承和陆云泽那样十几万说捐就捐还是少数,大部分人心里都有一个底价,肯定是希望以最低的价格拿到自己想要的地或者商铺。整个会场不小,但毕竟参与的人才四五十个,因此并没有一个挨着一个坐。贺邵承就独自占了一条,周边都没有人。

虽然学校里基本还没有用上显示屏,投影仪,但市政府不可能缺这种设备。此时,第一个要拍卖的地皮规划图便显示在了大屏幕上。

主持人先简单地介绍了拍卖规则,接着才详细地讲述了地皮的具体信息,周边情况,政府未来规划。

在贺邵承的规划里,他并没有打算购入地皮,也没有举牌参拍。

不过他依旧仔细地听了政府的未来规划,在心里记下了这些争夺着土地的公司,将上海市地图在心里拼凑了出来,重点标红了这几块有政府发展规划的地区。陆云泽时常躺在床上和他叨叨要买房,或许之后,他们就可以从这些开发商手里购买一些。

前三个拍卖的都是土地,之后才轮到了商铺。

南京路已经是上海的中华第一街,又有“十里洋场”的美称,因其合并了中西建筑风格,创造了独有的上海风情,其他城市都无法与之比拟。在老上海人眼中,这一条街就代表着上海的繁华,上海的霓虹文化。但这一次商铺的拍卖,却又有其独特之处,让许多竞买人都暂时保持了观望的态度。

因为,这是政府第一次将国有商铺产权拿出来卖给私人。

他们都有些迟疑,于是在主持人介绍完毕后,底下还有细小的交谈声。

不过打算吃螃蟹的人也不少,于是当竞拍开始,不少人都举起了手中的牌子,价格也从底价四十万快速上涨。每一次增价是五千或一万,由牌子的正反面颜色来区分。因为股市在上海的兴起,在座的不少人也都资金雄厚,很轻松地就把价格抬到了一百万以上。

此时,一些人才默默地退出了竞拍,把号码牌放在了一边,安静地看起了竞拍情况。

贺邵承还没有动手。

他太安静,之前三场也都没有参与,让许多人都下意识的忽略了他,只当这是个过来看热闹的年轻人了。然而当场上的价格增加到一百五十万,每一次举牌之间都开始停顿一段时间时,他却是终于拿起了自己的号码牌。

记录员顿时伸手到了他的方向:“六十三号,一百五十六万。”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了过来。

贺邵承神色不变。

此时还有两个人没有放弃,都转过头看了一眼那坐在侧边座位上的年轻人,不禁皱眉,不知道这是哪里杀出来的黑马。他们对商铺也志在必得,因此价格很快又超过了一百六十万。贺邵承没有步步紧逼,只是在记录员要第二次重复价格时才举牌,以免在停顿之中错过了这块商铺。他也是必须要拿下这里的,否则回去了,估计么儿得念叨死他。

想到对方,贺邵承的面孔上才多了一点点笑意。

但这点笑意在别人眼里,就是一种底气的表现了。

其实一排商铺,所有人的预算都在两百万以内,现在的房产价格才多少——几百块钱一平,花这么多钱去买这一排商铺,还不如自己买块地皮去造了!因此到两百万以上时,整个拍卖场的气氛都有些凝滞,只剩下了贺邵承和最后一个老板在继续竞拍。

汗水从不少人的额角滴落了下来,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会这样不容小觑。

对方加价已经开始由一万变为五千,显然后劲不太足了,但贺邵承依旧是一万一万的在抬,表情都没有变过。他这样抿着唇的时候,面孔就格外得有了欧洲气息,让旁人都不禁猜测这是不是哪个回国华侨,手里是拿的美元在和他们竞拍。

“十八号,两百一十三万五千。”

“六十三号,两百一十四万五千。”

记录员额头上都有了汗。

这个价格,已经比他们的底价翻了五倍了!

这几乎是拍卖会最紧张,也最激动的时候,在这种氛围里,所有人都好奇会不会因为两个人的争夺而产生了一个天价。然而贺邵承这边实在太过平静,那个老板则是心有气而力不足,最终在两百三十八万时停止了举牌,神色不虞却又无奈地退出了这次的竞价。

贺邵承也放下了牌子,拿起茶杯抿了一口已经凉了的茶水。

“南京路商铺街,两百三十八万,第一次……两百三十八万,第二次……两百三十八万……第三次!”锤子终于落下,敲出的声音整个大厅都听得十分清晰,“让我们鼓掌恭喜第六十三号!”

拍卖厅里响起了零散的掌声,贺邵承自己也稍微拍了几下,唇角也终于扬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