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元初(三)(第2/2页)

正和顾令仪说话的燕宁康顿时哭笑不得。

刘维汉因为年纪小,不方便在外留宿,便在傍晚的时候告辞归家了。走之前对着陈化有些不舍,陈化心疼这孩子,将自己住处的地址给了他,让他若是有事便来这一处寻他。

“你怎地对他如此照顾?”

陈化感叹道:“见了他就像是见了幼时的我一般,难免心生怜悯。他身世有些坎坷,苦读不易,多帮衬一些也不费力气。”

一旁听着的燕宁越将这话默默记在心里。

刘维汉回府就蹦跳着去寻刘行周,他一路上反复念叨着“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这一句,准备一见到爹爹就将这句话讲给爹爹听。

只是他见到刘行周的时候却忽地一愣。他直愣愣地看着刘行周半晌,又眨了眨眼睛,小声道:“爹爹,我今天去燕家做客,燕宁越的三哥有个姓陈的同窗,同您长得很像。”

刘行周也愣了。

“对方叫什么名字?”

刘维汉在胸口摸索了几下,将陈化给他的那张字条掏出来,上头写着陈化的住处,还有陈化的名讳。

“陈化……”刘行周皱起眉头。

据刘煜所说,她是在北地被自家兄长送出去的,那她应该就是北地人了,她找的时候也找的都是北地几郡姓陈的人家,却没有往内地郡去想。这陈化竟然和她长得有几分相像?

“爹爹,会是祖父家里吗?”

刘行周摸了摸他的头,道:“还不清楚,平安知道对方是什么身份吗?”

刘维汉摇了摇头,他根本没有往那方面去想,也就没有问。他也只知道陈化的名字,其他的人包括燕宁越三哥的名讳都是不清楚的。

刘行周捏了捏刘维汉的脸颊,道:“说不定是个重大突破呢,若是真的有了线索,我们平安就是大功臣。”

刘维汉用力地点点头。

陈化的身份不是什么秘密,只稍稍打听就知道这是陈太后的侄子,国舅陆成侯的嫡幼子。

陆成侯陈家前几年刚和琅琊陈氏分宗,给子孙仍然是按照一个族谱往下序齿的,这一代从“人”,上一代从“辶”,再上一代显然是不可能的,无论哪一房都没有从“车”的。那就应当不是这一家,样貌相似,兴许只是意外。

刘行周又查回了北地几郡。

对于刘行周想要认祖归宗的行为,长公主是暗暗支持的,她十分清楚刘行周的是哪一个陈家,但她不能说。她主动捅出来未必是什么好事,不如顺其自然。

平头百姓是很难查的,刘行周就只有从上往下查,他查来查去,查到了雁门郡。

雁门郡当年有个军侯姓陈讳边,并非雁门本地人,因为在此地为军,便将户籍迁了过来,后来北地被匈奴攻破,他随着雁门郡尉痛击匈奴,战死在了这一处。其户籍上没有明媒正娶的妻子,也没有过了明路的妾,却有一个登记在册的儿子,名字换做陈修,想来是妾生子了。

这个陈修的生辰却是对得上的,往回推到她被托付的那一年,陈修差不多七八岁左右,而据刘煜所说的,她那个哥哥,就是七八岁的模样。

刘行周将这陈修放在一边,又接着去看别的郡。之后她查到了陆成侯身上,陆成侯陈通早些年死了个长子,也或许只是失踪了,总之毫无音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刘行周原本没在意这一家,毕竟只是丢了个孩子,只是她看到了那户籍册上陆成侯丢了的那个儿子,换做陈轩。

陆成侯的嫡幼子叫做陈化,明显是随着琅琊陈氏的族谱定名的,那么为什么嫡长子却叫做陈轩?

陈轩,陈轻。

刘行周将这两个名字写下来,心里忽地就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

“怎么了?”刘煜沐浴之后发觉她呆坐在椅子上,神情恍惚。

“你瞧这个。”刘行周将两个名字指给她看,又道:“我去石渠阁看过了北地几个郡的郡志,陆

成侯曾任过一个叫钧城的小城的守备,后来被匈奴破城了,破城的时间恰好就是我被父亲带回去的那段时间。”

“你怀疑是陆成侯?但陆成侯不是只丢了一个孩子吗?年龄和你完全对不上的。”刘煜趴在她肩上,轻声问道。

“但这个陈轩,年纪也是对得上的,如果是在钧城城破之后人就失踪了的话……你不是说我那时大约刚生下来不久吗?应当是连户籍都没来得及上,钧城就破了,也可能是陆成侯自己都不知道他的女儿活了下来……也可能是……”刘行周说着说着,长长叹了口气。

“你莫要着急,我们时间还多着呢。便是寻不到也没什么的。”刘煜安抚着她。

“嗯。”刘行周应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