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元初(二)(第2/6页)

燕宁越手一抬,揽着他的肩膀,道:“没关系,你不是长安人罢。我三哥说要多多照顾同窗,他常常邀请同窗去家里做客的,顾家哥哥陈家哥哥傅家哥哥都常来,像我亲哥哥一样对我。等有机会我也邀请你去我家里做客,你常常来,我家里头就我一个。”

刘维汉糊涂了,不是说好几个哥哥吗?怎么又就他一个了?

“你爹爹和兄长会同意吗?我们不太一样。”刘维汉还有些犹豫,他原先在匈奴的时候不觉得,可等到了长安,才意识到归化人和大晋人是不一样的。

燕宁越扭过头去仔细看了看,道:“哪里不一样?你长了六根指头吗?”

“才没有呢!”

“那不就得了。”燕宁越笑嘻嘻地道:“我大哥说全天下的人都是一样的,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哪个也没长两只鼻子四只眼。不管你打哪儿来,我们都是一样的人。你晓得我大哥是谁吗?我大哥是探花郎,文采也好武艺也好,他说的保准没错。”

刘维汉心里忽地有什么东西动了一下。

“走了,我们去吃东西!”

燕宁越顺理成章地将人拐走了。

两人同吃同住半个月,燕宁越才从细枝末节里明白过来刘维汉说得“不太一样”到底是指什么。

他的习惯和晋人似乎有些不同,偶尔说话时流露出的一些腔调似是北地口音,但又似乎不是。

燕宁越没出过长安,但国子学里有不少跟着家里人游历大江南北的学子,童学和另外三舍并非是完全分开的,在一处学习总能遇见,燕宁越分辨不出来,但他们能分辨得出刘维汉的口音到底是哪里的。

于是流言立即就传了出来。

等又过了一段时间,燕宁越将国子学里的流言听尽了,才意识到,这些人在说刘维汉是个匈奴人。

匈奴人?

匈奴人为什么会跑来大晋上学,上的还是国子学?

燕宁越想不明白,他觉得别人说的可能是真的,但在这一处却又想不通。他又不是个傻子,和刘维汉交好之后他自然会先探一探对方家里是个什么状况,若是非奸即盗之辈那自然就默默地远离了,但并不是。刘维汉家里住建宁坊,这地址一听就不是什么普通人家,肯定是勋贵出身,家里似乎是从北地来的,仆人不多,只有他娘和他爹爹。

他爹和他娘应当都是个挺厉害的人物,刘维汉偶尔流露出来的一些时政的看法就与常人的角度不同,十分刁钻,燕宁越跑到燕宁康那里仔细探讨一番,发现十分有道理。但这爹娘有些粗心,对刘维汉的关照不太到位。

既然是个厉害人物,又能住在建宁坊,怎么会是匈奴人?

肯定大晋人。

燕宁越没花多少功夫就想通了这一节,便将这件事抛在了脑后。

他先前心里虽然有疑虑,但面上半点不显,仍然拿刘维汉当交好的友人相处,刘维汉半点都不知道自己曾经被怀疑过。旁的学子都排斥他,唯有燕宁越不改态度,他和燕宁越的关系就更加好了。

国子学的名头并非是一日坏的,自然也不可能一日就便好,便是长公主努力整顿,又让带甲军士去看管,学官们勤于管理,但军士们不能进国子学,学官们精力又着实有限,自然有监管不到的地方。

燕宁康在国子学里读过,知道国子学烂的地方烂成了个什么模样,给燕宁越做过提点,哪里人需要提防,哪里不能独自一人待着,他一一记在心里,小心地避着。

但刘维汉不清楚,他家里初来乍到,在长安没有人脉,连长公主都不甚清楚国子学里的龌龊,又怎么会提醒他爹娘。燕宁越虽然记着,但也只是记在了脑子里,他只知道要避着,却不知道因为什么避着,也不知道怎么同刘维汉去说,只能平日里相处时带着刘维汉。

但百密总有一疏。

这天下了学,还未到用饭时间,燕宁越去出恭,走之前看见刘维汉坐在学堂里温书,又有几个不常往来但是性子和善的同窗在里头坐着,便放心地去了。等他净手回来,叫刘维汉去用饭,却发现人不见了,书还在桌子上摆着,没有合上。

燕宁越对着那几个同窗问道:“可曾见过维汉?”

对方想了想,道:“刚才不是你让人来叫刘维汉给你送草纸?”

燕宁越心里咯噔一下。他哪里让人给他去送草纸了?

刘维汉是很敏感心细的人,生怕在某一处得罪了人,做事必求妥善,他若是走了,不可能不将书本整理好一并带走,只能是临时走开一下。

但刘维汉在国子学里熟识的只有他一个,又有谁能将人叫走?

“那人姓甚名谁是什么模样?”他急出一头汗来,慌忙拜托人去后头寻人,果然不见刘维汉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