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礼部(第3/4页)

司鉴宏站起身来,道:“建信君。”

鲁王次子看着司鉴宏,发现只过了一年,眼前这个人已经变得完全不一样了,不再复在鲁地时那阴郁的模样,尽管看着还是不像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却比原先那副未老先衰的模样好的太多。

“您请。”鲁王次子道,他又看向鲁国公,道:“席哥儿,此处有我在,你带小十回后院。”

鲁国公也知道自己还处理不得这样的事,便对着司鉴宏行了礼,领着司鉴宵去后院了。

“邓国公,您请上座。”

司鉴宏笑了笑,道:“二叔父,不必如此。除了济南王和鲁王王妃之外,这个府里没有人亏待我。还是您请上座。”

鲁王次子弄不清楚司鉴宏到底是什么意思,也就没有再谦让,坐到了上首。

司鉴宏见他坐下,才跟着坐下去,道:“二叔父,事已至此,我也不和您兜圈子,我此次来,是为了这个。”他从怀里拿出一块卷在一起的白鹿皮,放在桌子上,向鲁王次子推过去。

这块白鹿皮长一尺宽六寸,正上方抬头是大晋皇家内务府,左边写着元初元年二月初二,右边写着长安票号第一六三号,正中间写着鲁国公府存金一百三十二斤,正下方则印着密密麻麻的小字,仔细辨认的话会发现这是前汉大家班定远所做的《两都赋》的部分节选。除此之外又有两方印记一处画押,一方印记是长安票号的印,另一方则是长安票号掌柜的私印,画押则是该掌柜的画押并手印。

这东西叫钱票,是高祖皇帝仿造着前汉武帝时的白鹿皮币弄出来的东西。

高祖皇帝于长安设立皇家钱庄,立长安票号,又在天下郡国设立分号。钱庄隶属于内务府,将钱存入钱庄,便能得到可以在各处分号取钱的钱票。钱票分两种,一种是固定面额的钱票,定额为一贯钱、十贯钱、一百贯钱、一千贯钱以及一万贯钱,固定面额的钱票为桑皮纸制作;而另一种则是勋贵世家将一定数量的金银或者铜钱,存入钱庄,这一种用白鹿皮制作,上面清楚地写了存钱者的身份,和存入的东西,包括但不限于金银铜钱、玉佩等,来取时需要出示能证明自己的身份的东西,用官印或者手令。

白鹿皮制作的钱票又叫做白鹿票。

司鉴宏拿出来的就是白鹿票。

鲁王次子看着那“鲁国公府存金一百三十二斤”的字样凝视了半晌,才缓缓吐了一口气。鲁王府最富庶的时候,府库里也不曾有这么多的金子,这相当于府里被抄没家产之前将近一半的财产了。

“邓国公这是何意?”鲁王次子一边将白鹿票推了回去,一边问道:“邓国公该知道,原先济南王府的府库皆被抄没了,府里拿不出这么多的金子去存入钱庄。”

司鉴宏道:“好叫二叔得知,这些钱,便是济南王府被抄没的一半。”

“这是那一半?”

“赔给洪家的那一半。”

“既然是赔给洪家的,那该是你拿着。”

“但洪家已经没有人了,再也没有姓洪的了。”司鉴宏一字一顿地道,他又将那白鹿票推了回去,沉声道:“既然已经没有姓洪的了,那也不必再赔偿这些东西。对我这个姓司的人来说,我已经得到了足以弥补我失去了的东西的东西。”

鲁王次子静静地看着他,两人对视了许久,他叹了口气,道:“既然你这样坚持的话,多谢了。”

司鉴宏也松了口气。

他将这些东西还回去,又换了一个完完整整的鲁国公府,应当就不再欠什么了,自此以后,桥归桥路归路,各不相干。

这一切都结束了。

……

礼部尚书几乎要愁白了头发,自打燕侯从太皇太后那里听说了,想让他们早些完婚之后,闲来无事便来礼部衙门做客。话也不多说,但那双眼睛一睁,礼部尚书就知道这人要说什么。

什么时候才是个好日子?

我怎么知道!

我就是定好了日子,如果工部那边不能完工的话也没辙啊!你难道要住进皇宫里去吗?!

礼部尚书恶狠狠地在心里腹诽了一遍,感觉痛快多了,又开始挑黄道吉日。

相术先生惯来都是一月一算的,有些资历深厚的先生甚至一旬一算,就等人来请算哪个日子是黄道吉日,又适宜做些什么。若是一口气将一整年的算了出来,这一年怕是都没饭吃了,况且做这个颇费精力,一口气算一年的也吃不消。

礼部原先是一旬一算,算好了之后贴在礼部衙门外面的墙上,任百姓取用。

原本礼部尚书是想着婚期定在十一月或者十二月,临近年根的黄道吉日比较多,也不会和一些忌讳的日子撞上,十一十二月几乎没有天家某位贵人的生辰或者忌日,最恰当不过了,挑起来也省力气。结果太皇太后要求尽早完婚,那是要多早?